【录播】衡正安,196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创作。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第一、二届江苏省文艺评论奖等。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版《镇江古代书家研究》《衡正安书学论集》《书归何处》《书道千秋》。
【录播】衡正安从书法入手,后研究书法理论,再到中国传统文化,最后转向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由专而精,再博,从中梳理出书法文化的脉络,挖掘它的深度。他从东汉隶书入手,广习秦汉碑刻,旁及简牍,大量临摹书家名帖。字如其人,品衡正安的字,在线条和形体结构中了解了他的气质、品格、情操。他的字追求古意、拙雅,字里行间每个局部都是书,都是画。他用线条来表现自己,寥寥几笔,仿佛上百年就过去了。
【录播】作为评论家衡正安对于当代书法的现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我们文化的核心经典史是书法文字书写出来的历史,自书法文字诞生以来我们就在书写的状态下开始了文化旅程。书法文字的本质属性和书写性,不仅体现了汉文字自身的特点,也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审美特质。书法文字非常特殊,它有太多的特性,太深厚的文化内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界说是中华文化孕育了书法文字,还是书法文字影响了中华文化。
【录播】在衡正安的认识里一个艺术家不能只精于自己的专业,以书法来说,历来中国传统书法大家,不是单凭字好看而留名的,这样的我们称之为字匠,不会说他是艺术家。艺术家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的思考,才能书写书自己的品格。就像一个大树有牢固的根基才能枝叶才能生长的更加茂盛。
【录播】衡正安一直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要求自己,他认为艺术家要有责任感和艺术修养,而不能注重艺术的表面,急于表现自我。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个艺术家对自己、对艺术这个门类、乃至对社会、对国家都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让他先知先觉,继而让他引导这个社会往前走。艺术是需要深度的,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个人的责任担当。
【录播】身为评论家的衡正安切实肩负了更大的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实事求是,褒优贬劣。整理当今美术发展前进的行囊,为当代美术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出像】书法的美,白纸黑墨,毛笔书写,软笔却能力透纸背,这里面都掺着衡正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里我们祝福他在今后的书法人生中用自己最洪亮的声音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艺术天地。
(责任编辑:单婵)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