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像】 书法,作为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的独特艺术,离不开线条和笔墨。那么,如何在线条笔墨中传递“情动形言”,“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这才是书法的本质,书法美学的哲理。著名书法家彭玉香以深情的艺术品性,率真的艺术风格,破解平庸,表达善美,逐步形成了他灵动多变,气宇轩昂的艺术语境。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彭玉香的书中故事。
【录播】:彭玉香,一九六二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著名书法家李凤洲先生入室弟子。自幼酷爱书法,先后得到尉天池、言恭达、萧平、马士达等名师指点。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大众书画院院长,国际书画艺术家资格认证中心副主席兼评审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省及全国书展获奖并收藏。入编《新世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宝典》、《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第三、第四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集》。曾被国内20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被授予“当代精英艺术家”、“2005年全国百强书画家”、“中国书法美术百杰”、“2010感动中国艺术人物”、“榜样中国•2010年度中国文艺金榜”人物等荣誉称号。
【录播】:彭玉香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那时候,父辈在村中是有名的才子,每到逢年过节,村民便会带好纸张,请他们写上几幅对联。小时候的彭玉香在一旁打打下手,渐渐便也可以写上一手漂亮的书法了。在他的印象里,童年就是在阵阵墨香中愉快的度过……受到家庭氛围渲染,彭玉香在成年后对书法艺术渐入痴迷,幸运的是,在他的艺术道路上遇到了许多令他一生敬佩的良师,马士达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录播】老师对彭玉香悉心教导使得他的书法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几十年如一日,彭玉香手摹心悟,逐渐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彭玉香对于临帖的痴迷程度近乎病态,他现在所收藏的古贴就有上百本,并且每本他都认真临摹,掌握于心。正因有这样深厚的积淀,彭玉香的书法艺术才会像现在这样气宇轩昂,气度沉稳,笔墨厚实,坚挺如泰山之稳,气势豪迈。
【录播】在江苏书画界,彭玉香是擅写正草隶篆的多面手。其草书书法艺术因其多年隶书书法的深厚积淀,更显精湛。彭玉香在多年的手摹心悟中逐渐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其颜、柳,北派碑隶皆学,诸体兼备。尤以榜书、行草书见长,隶书自有新意。先生在苦练书法技能的同时又精研书法美学,在书法创作中有着自己独到的创新点。
彭玉香说,每次进行创作前,他都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让笔情墨趣尽情表达出来,而他对书法的节奏、韵味、用墨、章法等也颇有心得。他说,在节奏上,要讲究急缓抑扬,时卷时舒;韵味上,要今中蕴古,让传统的墨香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气息;用墨上,要浓淡兼施,充分体现着墨的五彩光泽和迷人情趣;章法上,要深悟层次的变化,由点画的长短、大小、疏密、壮纤等丰富变化,形成千姿百态、飞腾跃动的奇妙画卷,给人以酣畅淋漓、变幻莫测的深层次艺术享受。更难得的是,先生作品题材积极向上,紧扣时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灵感启迪。
在对先生的采访中,酒店大堂中的一幅“四海之内皆兄弟”引起了我的注意。
【录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正如字中写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彭玉香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为人处事。他很低调:随性地交流,谦恭地微笑。作为朋友,既可有效地增加友情的温度;作为学生,提起每一位书法指导老师他都心怀感激,念念不忘;作为领导,他又能将一些可能的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正因为如此,他在江苏书画界和朋友圈里口碑好,人缘好。而在书斋里挥笔泼墨时的他,则激情豪迈,驾驭笔墨犹如笔走龙蛇,意随心生,尽情挥洒,尽显魅力,让人感受到在他丰厚阅历的背后,依然性情本真。
【出像】孔子说,“不忧不惧,是为君子”。自己内心做到欢喜、宁静、宽广,是君子渴求的。这,对于彭玉香来说,正与此殊途同归。衷心地祝愿彭玉香先生的书法艺术从百炼工纯走向更高的境界。
(责任编辑:单婵)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