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江山雄韵,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单婵。形容南京的山水城林,最常用的词就是“虎踞龙蟠”了,而南京又是占据了中国画创作半壁江山的重阵,依此而言,这里的画家也算如此了。今天我们所介绍的张伟作为此地的领军人物,躲也躲不过,名声早已远播中外,画界无人不识君。
张伟,字石城,号法天。1948年生。江苏南京人。先后曾任南京书画院艺委会主任,南京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长江书画研究院院长。16岁师从亚明先生,后从当代草圣林散之。 1987年江苏省写生团赴京特展中,作品《空山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空山雨后》收入《中国年鉴》。张伟绘画书法作品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并发表于多家报刊杂志。出版有《张伟画集》、《张石城扇面系列》等。曾于日本、韩国、意大利、南斯拉夫、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
龙虎拟人,无非是想说明其生命力之强,影响力之大,张伟已具备了二者。作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其艺术的魅力,就是能在接受者心里留下挥之不去的韵味,或是不绝于耳的艺术长啸。这样一位聪慧多才的艺术家,提起自己的恩师,往事之清晰如同历历在目。
张伟说:“我看了一本画册《山河新貌》,这里面有江苏从傅抱石开始一共十来位画家的作品,我看了以后最喜欢,认为最好最能打动我的这个画家叫亚明,我觉得这个画家画得太好了,让我忍俊不禁,想在家里学习。当时我失意哥学生,一个人在家里想了三天,最后把平常画的画卷在一起,拜师去了。”
就是因为偶然间的一本画册,打开了张伟与亚明老师间长达40余年的师生情缘,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张伟从不曾放弃对艺术的热爱,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下继续不断地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张伟转益多师后又师从草圣林散之等,师古而不泥古,对文,史,哲,禅诸学皆修,最终形成他的作品诗书画并举的鲜明艺术个性,并以此独步画坛。
他说:“所以我回顾我这学艺的过程,我非常的感恩,有这些大家们在我面前,使得我这一辈子比较实在地走过了这个过程,能够克服浮躁的心态,这点我非常的感谢他们对我的影响,对我的教诲。”
借俞律先生之言:他的画“山为美人之曲线,水为其眸涵春阳”;他的书法“一点一线铁绕指,烟云脱腕神扬扬;他的诗“立足不随流俗转,诗词散曲皆擅长”。
其实,我们正处在消费意识形态弥漫的现实中,也是一个“流动性的视像审美时代”,张伟也曾对蜂拥的西方艺术观念打动过,用张伟老师的自己的话说:我也曾今絮长发着喇叭裤,也曾迷恋过嬉皮士,但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根、母语才是最实在的。
他说:“中国画有很多留白,对西方人说你这张画没画完,但对东方人这个留白非常重要,重要到与落墨同等重要,甚至还要超过,就是虚的地方非常重要。那么如果你把黑的地方处理好了,白的部分可能是云彩,可能是水波,也可以是休止符,也可能是画眼,就在乎你不黑的时候把白衬托出来,这个白有很多具体的形象的表述。”
西方艺术是以素描将人物形态描绘准确,东方艺术则以虚实将其神韵淋漓表现,除外在形式外,一虚一实,尽显气质之灵异。中国水墨,尽在一黑一白、一虚一实间不断组合,尽显智慧。
他说,“就是他用一黑一白,一虚一实不断组合,靠这种组合能画出变幻万千的大千世界,这个东西一点不落后,当时我们面临着很多疑问,都是觉得你还在搞传统,是不是很落后。这个问题我想通了以后非常理直气壮地可以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一点不落后,充满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永远可以延续下去,永远与生命力!”
走近张伟,只要是谈艺术,谈文化,他会热情地邀你去画室喝茶,画室近邻玄武湖,美景醉人,茶也醉人,在画室,若带着绵绵的茶醉,面对着满壁的作品,此乃江南人最奢望的幸福时光。好,感谢收看本期“江山雄韵,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单婵,我们下期再会!
(责任编辑:吴海花)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