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江山雄韵 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单婵。中国的水墨画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行,千年的传统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停地改变着,生于现代的人毕竟无法完全感悟千年历史的古老。生活是个大舞台,包容夹杂着时间与空间上的跨越,艺术家把这时空的差距连接起来,带上自己的味道,带上自我的情感,带上属于自己的完美。走近今天所介绍的艺术家,感受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艺术与心灵的一次撞击,是一种新的体验。在他的水墨中可以窥视到都市的茫然,透视到水泥森林中的浮躁感,甚至还可以嗅到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压抑,这就是王国斌,一位用水墨来叙述现代生活的哲人。
王国斌,1962年生于南京,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江苏省美术馆创作中心副主任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重要展览并获奖,多家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和介绍。曾代表中国艺术家出访欧洲进行学术考察,并被评为“2006年江苏优秀青年国画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机构、博物馆收藏。
王国斌是个悠闲的人,会在周末时带上画笔享受乡村的甜美。这时候的他会画些油画,用王国斌自己的话说,“艺术是相通的,不在乎形式的不同”,的确,有谁见过用水墨绘画的静物,又有谁见过可以感觉到城市味道的水墨。在这里,在王国斌的画中世界里,你可以感觉、可以享受、还可以欣赏、甚至可以坦白。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陈孝信先生评价国斌老师为“特殊人物,特殊之处在于他很难被归类和定位”。尽管难以归类和定位,但这并不妨碍王国斌才情的发挥和艺术上的追求。王国斌无论画什么,都能做到由感而发,缘情而作。
王国斌说:“画画本身的是要掌握他这个绘画本身的一种道理,懂得这个道理,你画什么都无所谓,任何东西都是你画画的一个载体,所以我的画画涉及的面非常广,是山水、人物、花鸟。而且风格涉及的也比较广,因为我觉得一个画画的人,他的一生当中他所经历的东西和他所悟到的东西,是不相同的,所以我画画的时候主要是随性。”
观赏王国斌老师作品,能让人激动并亢奋起来。他的笔下涌真情,墨底有波澜,画面上一派生机勃勃。而在南艺中国画专业做学生的时候,他就是班里冒尖的人物。无论在素描、工笔、写意或是创作课程中,他的画里总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既铮铮烈烈,又土头土脑的做派,那架势,像京剧舞台上的"铜锤花脸",形象夸张,神气昂扬;像黑黑壮壮的北方汉子,实实在在,淳淳朴朴。国斌老师笔下有股子“狠”劲,刻画人物都透着一种熬浓了心血,憋足了力气,任着自己的性子,而这并不是王国斌要故作姿态,而是他埋在骨子里,发自内心的秉性,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因而,体现出的正是王国斌独特的艺术信念和追求。
他说:“之前也讲了绘画主要目的是表达一种个人情感,一种情感的诉说,所以我画画主要是表达我的个人情感,因为艺术这个东西,它的门类很多,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情感,只是我表现的手段是用绘画的形式。”
生活状态的自由,正是一个人的艺术思想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的表现,如同佛家的"得大自在"一样,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要哲学指导的老庄思想所倡导的"解衣磐礴"的艺术精神,也正是这种自由无拘的追求表现。国斌老师是一个有相当思想的艺术家,他从艺术的角度体悟生活,将对生活的理解融入艺术。
他说:“历史的发展它是螺旋式上升的,它肯定要回归到原点,但是它回到原点的时候,这个原点已不是过去的原点,它进入了一个高度。因为它有这么长时间的一种社会阅历和文化之间他必然…就是它回到原来这种传统观念…这种基础上,但它的层面要比他高,真正让水墨跟时代相衔接,那主要的一点还是以一种个人对文化的理解,还有一种对时代的把握。”
从精神层面来说王国斌老师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这种纯粹来自于其天生对绘画精神的敏感,也来自于他对艺术之道的开悟,使他直入自由境地。王国斌势必是孤独的,因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曲高和寡已更是普遍。只是我们真应该学会从自己的井中跳出来,认真享受一下广袤的天空。
采访中,我们发现和王国斌老师进行交谈是一种绝好的精神享受,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思想独到,令人受益匪浅。充分感受到了他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正是这样无拘束的洒脱,造就他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的艺术思想,成就更高层次的艺术造诣。好,本期《江山雄韵 名家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主持人单婵,下期再会!
(责任编辑:吴海花)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