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江山雄韵《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单蝉。在我国传统的书法理论中,习惯把写字与做人结合在一起,早在西汉晚期扬雄在《扬子发言》中就说过:“书,心画也”。字是人内在修养的一种外在表达,也就是通常说的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我们本期介绍的书法名家郑必厚,他的书法作品小楷写出了黄宾虹的结体和精神,而行草继承了林散之的衣钵,线条沉实、映带有致,逐步形成个人面貌。这期就和我们记者一起走近游走于朴存散耳之间,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必厚。
郑必厚,1963年11生,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主任、江苏青年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江苏省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理事长、江苏省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作品入展首届全国草书展、第二届全国隶属展、第二届全国扇面展、第六届全国刻字展等全国性书展。2003年--2008年分别随政府代表团访问丹麦、瑞典、法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进行书法交流。
郑必厚出生于南京,不仅受“金陵四家”之影响,更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同里,从小受到林老的耳提面命、亲切教诲之境乃历历在目,犹如昨天。
郑必厚:“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入伍了,80年的时候。作为老一辈艺术家,老人嘛,他觉得军人好、正统,你到部队要好好写字,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要告别了,要写字,就给我一支笔、一本王羲之的《圣教序帖》,让我到部队没事写写字。”
入伍后,写字就融入到郑必厚的军旅生活中。经过他的努力,24岁就被评为全空军优秀基层主官,33岁提升为陆军中校副团职主官,他的书法也伴随着军旅生涯获得多个奖项,曾获:成都军区书画作品展一等奖、南京军区书画作品展一等奖、全空军书画展二等奖、全军书法大展三等奖。转业到地方后,郑必厚从不炫耀部队的辉煌,兢兢业业,在江苏省文联工作15年来,策划组织各种书画展和艺术家采风活动80多场次,特别是策划主办了《江苏书画60年发展高层论坛暨当代江苏书画名家展》、《江苏历代花鸟画高层论坛暨当代江苏花鸟画名家作品展》、《江苏历代人物画高层论坛暨当代江苏人物画名家作品展》、《江苏历代山水画高层论坛暨当代江苏山水画名家作品展》对历代江苏书画的发展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归纳,对当今江苏书画发展取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鉴于郑必厚先生对江苏文化艺术的杰出贡献,2014年11月,江苏省文化厅聘请他为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回顾郑必厚学习书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入伍前,主要在家庭的熏陶、林老的开蒙下开始学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在部队期间,拜四川著名书画家林绍基学习楷书和诗文,临写了大量的古代各种碑帖,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日后的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三个阶段是从部队转业后到江苏省文联,有幸安排在当代书法名家言恭达身边工作,并于2003年正式拜言恭达为师,开启了书法学习的新纪元。言老曾经对郑必厚说的话至今他还谨记于心。
他说:“书法的最高境界,第一要做好人,第二要做好事,第三你才能写好字。以老师这三句话我体会到了书法真是字如其人,做不好这三件事你的字也写不好,后来就按照这三个原则办事。”
仔细端详郑必厚书法作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取法、路子正。郑必厚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林散之的启蒙下学书,以颜柳为根基,上追魏晋、两汉,走的一条非常传统、纯正的学书之路,很少受世风之影响。二是空间、意境美。由于受到林散之的影响,又能取法黄宾虹,走的是“碑帖兼容”之路。行草的线条沉稳、结构端正、没有巧媚、甜俗之态;小楷能在黄宾虹的基础上,融入唐楷和“二王”,追求一种空间、意境之美。三是章法、结构美。仔细观赏郑必厚的书法,章法老练、整饬,在变化中求统一;结体稳健、安详,在古拙中求变化。在接触书法这么多年后,郑必厚对书法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说:“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写字,它和社会、和人、和人的感情、和朋友的之间的交往都是紧密相连的。首先它是传承了我们传统的文化,这是几千年不变的,一代一代相传,把好的文化传承下去,从这个传统文化中,他又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一种社会的责任、一种人的感情都在里面,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大师的作品不但是需要专家的任何,它同时也要老百姓的认可。我们力图做一个书法家,你的作品也应该是这样的,不要说你的作品就是给专家、给学者看,老百姓不能欣赏;也不能说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专家、作者不能接受,应该是两者合一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采访中,郑必厚告诉记者,书法是他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他都会用书法形式来表现出来,书法可以使他释怀放松、高兴快乐。好了,本期江山雄韵《名家访谈》到这里结束了,我是主持人单蝉,下期再会。
(责任编辑:吴海花)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