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高蕾,欢迎收看本期《名家访谈》节目。我们这期要介绍的这位艺术名家,他是跨越古今,跨越墨彩,跨越东西,跨越时空,多元创新的天才艺术大师;他那些张狂的作品,包含着出色的创意和匠心独运的技巧,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其作品,人物、飞天、都市、书法,以激情、实在、趣味、豪迈的风度名世,充满了艺术的前瞻和革命性;他从未停下艺术探求的脚步,不停地追寻和拷问艺术的本质,他就是一代艺术大师赵绪成。这期节目就请跟随我们的记者一起走进他特立独行的艺术世界。
赵绪成1943年生,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文艺最高奖评委、江苏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国画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文教委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创办“江苏省美术节”、“傅抱石奖·南京国际水墨三年展”、“林散之奖·南京国际书法三年展”、“南京国际都市水墨画展”等艺术工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赵绪成创作的“飞天”系列就已轰动画坛、声名远扬。早期的“飞天”作品以淡雅著称,渐而“飞天”变得线条粗犷,浓墨重彩。这一切改变的源于一个偶然的尝试。2001年,国画院受南京市建委邀请,以南京的新建筑为主题画系列作品,选题之一便是立交桥,而立交桥是现代交通的代表,过去从未入过中国画,因此该选题如人问津,时任国画院院长的赵绪成只能硬着头皮认领。从静谧的小桥流水、名山大川,突然转到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立交桥,这不仅给赵绪成出了一道难题,也给中国画出了一道难题。
赵绪成说:“长期以来,上千年(中国画)都是以墨为主,用墨展现画面,是最高级的。当然我也认为水墨画,以墨为主,以墨为上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所以这个墨不能丢,但是又要突破,怎么办?”
此时的赵绪成心里一直想着怎么办?创新便成了势在必行的举措。于是赵绪成调用了自己所有的艺术手段,大胆颠覆传统,先在一张小纸试画,发现效果还不错,再改用一张大纸。赵绪成将原有的中国传统的优雅线条,变为极富张力、粗犷炫目的重彩笔墨;将传统国画多有雷同,变为充满活力、激情溢满画面的神奇构图;以缕缕强光,变为笔笔艳彩,创造出跨越东西的时代杰作。墨惊起了彩,彩幻化了墨,墨彩对撞、撕扯、狂泻,构成了狂野与温柔的极致之美。这幅名为《流光溢彩》的作品,一经展出,震惊四座,很多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纷纷称赞他创造出了崭新的、开放的中国画新图式、新内涵。“都市水墨”成了他又一个代名词。
“它既保留了中国的味道,原来我们是写意,现在我实际上觉得是把它再往前跨一步,就是写意里面再写意,也可以说是大写意、狂写意,所这几个突破既继承,又创造,把他有机的结合起来。”
至此,赵绪成似乎豁然开朗:中国画要变,在坚持原有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吸收其它艺术营养。不仅题材变,艺术语言也要变。然而,对一个成熟画家而言,此时变法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他说:“实际上我的突破就是从都市水墨,都市突破以后,在色彩、墨、线条、明暗突破以后,飞天才开始突破的。是因为画了都市,你不用浓墨重彩,那种光的感觉出不来,在这个突破以后再回过头来画飞天,飞天的浓墨重彩才出来。”
2003年以后,赵绪成的飞天开始变了,他将鲜艳的色彩带进来,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心目中的飞天。画面上,“飞天”不再是单纯的墨色或淡彩,而是大胆地用上了红、黄、绿等跳眼的颜色,变得色彩斑斓,仿佛把观者带入五光十色的另外一个空间。赵绪成的新“飞天”亮相各大展览,外界反应不一,有人说好,但也有人说丢掉了不少传统。赵绪成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
他说:“像我这种冒险牺牲,弄得不好,你的艺术就不被人接受。它就是思想的解放,行为的解放。但仅仅是思想解放也不行,要行为的解放,你不画到纸上是不行的。实际上我现在思想比这个还要解放,下面再画,可能比这个突破还要大。”
有人说赵绪成的画,有三代“飞天”:第一代,他用齐白石画螃蟹的方法画人;第二代,墨加淡彩;第三代,重彩。他的书法,同样从传统训练中来。为此赵绪成甚至自制墨。他试着在一得阁墨汁里加烟灰、细沙、浆糊等,它有厚度,又滋润,上到纸上有点像油画的颜料,墨里面疙疙瘩瘩,还有气泡,线条行进的速度、力度,都能反映出来。“自制墨”和“自选纸”,碰撞成他的字——字如画,有图画思维、形象思维在里面,和传统书法的纯粹写意不一样。其实还是传统书法里的‘计白当黑’,只是原有的构成、距离被夸张了,造成比较强烈的节奏感,他谈起这一切成果,归根还是在创造。
“我认为书法必须做出自己的创造,才可能对书法是一种贡献,现在书法应该是说在绘画里面吸收了一些东西。这是一条苦难的路,创造是苦难的路,它的结果是辉煌,但是道路是苦难的。”
采访中赵绪成谈起他的艺术创作说:太理性,是创作不出好的东西。总的来讲,他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感和觉,是高层次的东西,根本的东西,有感而觉,由觉而感,就是他艺术的理。纵观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看似随心所欲,却又不离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许这就是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好了,本期《名家访谈》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我是高蕾,下期见。
(责任编辑:吴海花)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