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陆天宁:一笔一划折射灵魂光芒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3-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 陆天宁,1959年出生于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部画家、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1987年以来长期深入西藏高原,从事宗教艺术的创作与研究。“陆...

    陆天宁,1959年出生于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部画家、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1987年以来长期深入西藏高原,从事宗教艺术的创作与研究。“陆天宁西藏风情画展”曾在瑞典、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展出。

 

    叠加的色块通过跃动粗放的笔触铺满画面,无声的景物在平静中散发着生机与活力,高原风光弥漫着宗教的神秘与肃穆……陆天宁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官冲击,这与他温文儒雅的外表形成了强烈反差。1987年,陆天宁只身一人深入西藏,扎根8年进行绘画创作。如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初次进藏时的激动与欣喜,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似乎要从他的身体喷薄而出,让他急于表达又不知从何下手。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陆天宁开始深入藏区采风,珠峰海拔5000米的地方也留下了他的足迹。由于长期缺氧,陆天宁的心脏一直不太好,但一投入创作,他便忘了俗世的烦恼与痛苦,走进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境界。他说,这就像一次重生。

 

    进藏时期的每一天都是探险,因此,陆天宁把自己称作“流浪的画家”。如今打开当年的写生本,每一根线条都注入了当时的特殊情感,正是这些清晰的一线记忆,触动了灵魂,延伸出灵感。陆天宁曾这样写道:“我的画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一个片段的倾泻,是一种原始的生命之流的冲涌。不是消遣,也不是欢愉,而是我强烈的心声,一笔一划都是灵魂深处折射的光芒。”他对艺术的热爱痴迷和深切感悟由此可见。

 

    美术文化周刊:你是从何时开始画画的?在学艺道路上是否有重要的老师?

 

    陆天宁:我的绘画启蒙来自父母,他们的职业虽与绘画无关,但平日里也倾心写书画画,儿时我常常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临摹写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影响。小学时我很喜欢涂鸦,父母看到后常常鼓励我说:“哎哟,这个画得很好!”因为家庭的培养,姐姐弟弟都有绘画特长。小时候连环画盛行,小人书就是我的临摹范本。到高中时,我把自己画的连环画装订起来,再抄上文字,就是一本书了,然后借阅给同学。大学时期学习工艺美术,我常常去写生,走到哪,画到哪。时间慢慢积累,一摞一摞的写生本堆成小山,绘画的基本功慢慢积淀,也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

 

    1997年,我在北京做媒体工作时,有幸陪吴冠中先生到一些地方做学术交流,在我心里他就是我老师,但是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常常去吴冠中老师家拿稿件,看他画画,听一些艺术见解。每次回到家我就回忆,尝试用我的语言来画。所以现在有一些人说我的画像吴冠中,其实不是,我是在用我的一种感觉来表达自己。

 

    绘画无非是点线面虚实枯湿浓淡,好的画家历朝历代很多,我崇拜的老师有很多,但我一直记住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所以,博采众长,吸收所有的养分,再用我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我的绘画语言就出来了。

 

    美术文化周刊:多次进藏采风写生,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陆天宁:太多了。当时青藏线与川藏线的路都不好走,路边拦下一辆卡车,司机愿意带你去哪你就去哪。我常坐一种车,一开始我以为是拉面粉的车,后来才知道车上拉的是开山的炸药。更危险的是,司机为了解乏常常抽烟,而我的口袋里也会揣着两包烟,当我发现司机打瞌睡的时候,我会把烟点着,放到他嘴里。如果当时不小心引爆了炸药,陆天宁的艺术道路也从此中断了。

 

    美术文化周刊:西藏题材特色鲜明,跟风者也很多。怎样避免落入俗套?

 

    陆天宁:虽然现在很多摄影、绘画都在表达西藏,但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必然会落入俗套。我画了成千上万张写生,面对的是西藏的山山水水,我在与大自然互动,情感自然很深。

 

    其次,绘画有基本规律,需要多年的积累,然后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和完善。刚开始画西藏时,我喜欢用很浓重的颜色来表达西藏,后来我开始用水墨、宣纸、毛笔等中国画材料,把粗厚的线条抹在宣纸上,然后把很浓烈的色彩泼到墨里面,我发现这样更能表达西藏给予我的那种激动心情。

 

    经过逐步的探索,我感觉自己的艺术语言好像能表达自我了,感觉很痛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发现还是不够表达西藏的重量和厚度,于是,又会反思,回到藏族原始区域,回到它的生活中,我又会发现新的语言,这样反复无常地创造险与奇。

 

    到西藏我的第一印象是天很蓝,寺庙和人们的着装很鲜艳,这些感觉也用到了我的绘画语言里,我把天画得完全是蓝的,把各种各样的红统一到一个调子里去,把金色的阳光用黄色铺到大地上,所以别人看我的画觉得很亮,它符合我心里对西藏的对照,西藏让我感受到的美好就自然而然地从我的笔端表达出来。

 

    艺术无止境,要永远攀登。对于西藏题材的创作,我一直在努力和尝试。

 

    美术文化周刊:你情系山水画,但又不屑于传统绘画的程式化。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陆天宁:我其实比较现实主义,但所有人都是从传统中来的,如果一个人反传统,那他是很无知的。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一直在深入研究。但是,笔墨当随时代,你必须要表达你所处的这个时代,要表达现实。所以我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也在探索给后人留下新的东西。

 

    传统肯定有它深刻的道理,但一个艺术家也要从生活里努力挖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探索,过去的语言不够用时,就要去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我希望给后人带来一些新的技术,新的语言,这些东西如果能留下来,对后人来说,也是传统。

 

    美术文化周刊:除了西藏风情,你也画了不少江南风光题材,能否谈谈二者的不同?

 

    陆天宁:我出生在江苏,那里是很湿润的江南风光,但西藏不一样,很厚重,那地方山上不长树,绿的东西很少见,用画江南的方法肯定画不了,但是两种情结我都有。画江南时,我会用大量的水去表现江南的湿润;画西藏时,我就用很枯、很浓、很重的墨来表达。那是一种反差,看上去两种风景距离很远,但都是我自己的作品,二者的绘画语言都是对环境、精神、美的追求的整体把握,它们在审美上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美术文化周刊:如何看待画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陆天宁:画家也要生活,谁都希望作品有个好市场。我这几年在国外做展览,从中能看到一些问题,欧洲人因为喜欢而愿意买我的画,而在国内,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头衔;国内市场炒作严重,泡沫很大。绘画怎么能用平方尺来量?别人问我的时候我都不好回答。艺术就是艺术,一个画家应该好好地做艺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艺术。

 

    画家应该先创作出好作品。有的人挣了很多钱,但艺术质量却在慢慢下降;有的画家可能名声很大,但艺术水平却很一般。在作品好的前提下,买家也会有,市场也不错,这才是正常的。太过于市场化,作品就有铜臭味,肯定当不好艺术家。



(责任编辑:吴海花)

sms spy app android spy on a phone android spy apps free download
abortion by aspiration how long does an abortion take how to have an abortion
the weeks of pregnancy click second trimester abortion clinics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