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国书香节期间,马未都在广州做了一场名为“收藏之道”的讲座。马未都坦言,以前一直认为收藏是个小众的事情。如果收藏有道,首先就是要先做好理论准备。于我自己,我也一直说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布道者。
原标题:马未都:我不是收藏专家 只是一个布道者
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并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1997年创立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乐趣来自于文化,而不是价值,价值是额外的,你要是有那福分,这价值就是你的;你要是没那福分,那你也得不着。
●我现在身上有的世俗的事,主要是得把博物馆做好,把制度建立起来,希望它能完整有效地留给社会。等我把世俗的事办完,再去写想写的书。
●大的方面,就是希望我们能从民族文化和精神上来体现自我价值;小的方面,则是希望能从这些具体的物件中,获得一部分生活乐趣。
南国书香节期间,马未都在广州做了一场名为“收藏之道”的讲座。
谁知,马未都开口却说:“谁告诉你收藏有道,这个人就是一骗子,收藏是没道的事儿。”提醒大家不要去趟江湖之道的浑水。
“我觉得收藏最大一个道就是你‘生得好’,”马未都调侃道:“像我这样生的时间就刚刚好,二十几岁时正是这些东西最不值钱的时候。广州的招第街遍地都是清朝文物,一件假的都没有,全是真的,还卖不出去。现在的年轻人,没能看到遍地都是官窑的时代。”
马未都坦言,以前一直认为收藏是个小众的事情。当下因为媒体的渲染,把收藏做成了大众的事情。但是收藏“很麻烦”,大部分的人都会上当:“上当无非两种,第一是买回来的东西不真,追悔莫及啊;第二是按照世俗的标准容易买贵,被人忽悠了。”
所以马未都认为,如果收藏有道,首先就是要先做好理论准备。“你可以就自己喜欢的领域去读那些专业书,但是那些书有七八十万字,让你天天读,你也受不了。我想有一简单的办法,你可以读我这个书,它就是一套准工具书。”马未都说。
马未都说的就是中华书局刚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典藏版。《马未都说收藏》第一版出版于2008年,当时马未都刚刚结束他在百家讲坛的演讲,可谓“一夜
成名”。“这就是天时,现在你再叫人来做这件事,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了,当时时候好,社会有需求,你突然喊一嗓子,人们就都听到了。”马未都说。
新版《马未都说收藏》内容更多
南都:《马未都说收藏》最早是在2008年出版的,今天这个精装本,内容有什么变化吗?
马未都:增加了很多内容。以前的版本出的时候,当时百家讲坛刚播,一共有五本,这次把它们合并成了三本:陶瓷合成了一本;家具是一本,玉器和杂项也合成
一本。虽说只有三本了,但内容比之前那个版本多了很多,家具部分增加了很多过去写的文章,主要还增加了大量的图,为的也是适应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应该说,整套书的修订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有很多精心的小设计,比如说:每套书都准备了一套木头样本,这些样本会很清楚地告诉你,它是从家具的里还是面取下来的,这就能方便读者辨识木头。
南都:现在市面上关于收藏鉴赏的书其实非常多,尤其是近几年。对于这类书的写法,你是怎么看的?
马未都:现在大部分书都有一个误导,就是老是去谈它(收藏)的经济价值,引导它向某一个方向走,我是极为反对的。我觉得,对于如今刚开始入门的人来说,
不应该先去注重市场,而是应该更多关注文物的自身。我从一开始就是这个立场,从《百家讲坛》到出书,再到现在,都是本着一个目的:让大家对文化感兴趣。乐
趣来自于文化,而不是价值,价值是额外的,你要是有那福分,这价值就是你的;你要是没那福分,那你也得不着。
我这套书实际也非常适合入门的人来读:第一,它是口语的表达方式;第二,我不是一个从理论到理论的人,我有自己的实践,能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个经验
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好处,因为我也走过弯路;第三,这套书在横向上也有联系,现在有些藏家,他可能很喜欢家具,但对其他的一点兴趣没有,但其实应该都去
看看,很多东西在横向上都是贯通的,家具、瓷器、玉器、杂项之间都有其内在关联。所以当你去读这套书,可能很多貌似你不感兴趣的领域,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
到的好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行云流水,挥洒写意,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