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八位老人梦想建农耕博物馆 收藏数百件老物件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5-11 来源:新浪安徽

摘要: 据皖南晨刊消息,水车、风车、石磨、米斗、火缸……数百件农耕时代的老物件,在宣州区水阳镇双盈村凤凰池的大舞台前,摆放的满满当当。






    据皖南晨刊消息,水车、风车、石磨、米斗、火缸……数百件农耕时代的老物件,在宣州区水阳镇双盈村凤凰池的大舞台前,摆放的满满当当。这些上个世纪五十六年代以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在却正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

 

  辗转于这数百件藏品间,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几十甚至数百年前的金宝圩圩区的农耕生活时代。而这些物件,都是双盈村老年协会的8名老人共出资3万余元搜集的藏品。这8位平均年龄已超70岁的老人,希望可以办一个金宝圩农耕博物馆,让后代不要忘却他们祖辈的生活和经历。

 

  数百件收藏品

 

  5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水阳镇双盈村,天正下着蒙蒙的细雨,透过烟雨可以看到路边的水塘后,伫立着一栋黄色的花戏楼。绕过水塘走到花戏楼前的小广场,广场上摆放着数百件农耕时代的老物件,大到水车、风车,小到以前黄铜锁的钥匙。

 

  架在池塘边的水车仍然可以使用,站在水车上踩动脚蹬,不一会儿,池塘里的水就哗哗地流淌了出来。摆放在一旁的三架石磨也仍然完好无损,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地推动。

 

  除了这些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生活中的器具也随处可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个已经有着两百多年历史,传了四代人的小风箱,据了解,这个风箱应该是以前手艺人走村串户制作工艺品时使用的。虽然小风箱外表看起来比较陈旧,但是风箱还是可以来回的拉动,制作的非常精巧。还有一户人家存放族谱的谱箱,上面的“淳张氏东宗谱”六个大字清晰可见。从摆放的老物件来看,涉及到了以前金宝圩圩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搜集这些老物件,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圩区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这些老物件正在逐渐地消失,几千年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智慧结晶也在逐渐淡化。”一位老人拿出一套以前木匠的工具感叹道,现在很多工具已经见不到和用不到了,真的有些可惜。

 

  挨家挨户搜集

 

  “你看看这些木质的生产工具,如果再不收回来很可能就被当柴火被烧了。”水阳镇双盈村老年协会会长吴枝鸟告诉记者,他们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出门,分头到各个生产队去寻找这些老物件。

 

  “现在我们都有经验了,如果是村里盖好的新房子,那基本不用去了,老物件要么扔了,要么当柴火烧了。只有那些老房子里,才有可能寻到一些老物件。就像我们圩区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的纺车,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搜集到,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搜集,那可能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

 

  在老人们分头寻找老物件的过程中,不少经历也让老人们感慨万千。“年份最长的应该就是这个小风箱,已经传了四代人了,现在是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里。”吴枝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得知后上门拜访这位年轻人,年轻人表示,这个老物件算是自家的传家宝了,一些外地的客人也曾经提出希望可以收购,但是自己都没有同意。但是老人们筹办农耕博物馆,自己可以捐出来,让大家前来参观。

 

  除了搜集这些老物件,老人们自己也纷纷捐出了家里的老物件,今年已经80岁的陈坤龙是八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捐出了家里一个舂米的石臼、一个解放前的水桶,还有两个大缸。“舂米的石臼已经好多年了,在我小时候就在用,那时候还帮着父母一起舂米,现在把它捐出来,也就是希望后代能够回忆起当年我们的生活。”

 

  传承农耕文化

 

  为什么要费尽力气来收集这些圩区的农耕器具和生活器具呢?吴枝鸟告诉记者,金宝圩圩区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也是一代代水阳人的精神家园。但是近年来,外地到圩区收集这些老物件的客商越来越多,身边的老物件越来越少,这些伴随着自己长大的生产生活工具正在逐渐的消失。“我们不想几十年后圩区的年轻人,都已经无处了解自己的祖先们当初是如何在圩区生活的。”

 

  现在让老人们发愁的还有农耕博物馆建设的资金问题。八位老人已经自掏腰包筹集了近3万元来搜集这些藏品,但是现在建设博物馆的资金还有一定的缺口。“希望可以尽快筹集到建馆所需要的资金,好好地保护这些农耕文化遗产,让圩区数千年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能够得到传承。”



(责任编辑:顾越)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