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神秘的西域汉式彩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4-11 来源:和讯网

摘要: 清明时节,人们除了植树造林、踏青郊游,主要还是祭祖扫墓祭奠逝去的故人。在中国,祭祖扫墓的传统历代相传,那么,生活在西域的先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式祭祀逝去的亲人呢?

标签: 彩棺 西域

楼兰LE古城墓葬发掘出土的四足汉式彩棺。本报记者张迎春供图 

 

  清明时节,人们除了植树造林、踏青郊游,主要还是祭祖扫墓祭奠逝去的故人。在中国,祭祖扫墓的传统历代相传,那么,生活在西域的先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式祭祀逝去的亲人呢?

 

  新疆广阔的戈壁、沙漠中,无数的墓葬深藏于地下,积盖厚土,悄然无息。新疆考古发现表明,汉代以前,西域先民入殓逝去的亲人,是用草席、尸床、木槽棺等葬具,而汉晋时期近10具汉式彩绘棺木的发现,把2000多年前汉民族祭祀亲人的丧葬文化习俗展示在今人面前。彩棺图案的寓意

 

  一直从事民族习俗及西域古代艺术研究的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吴艳春研究后发现,在营盘墓地、楼兰LE古城等墓葬发掘出土的汉式彩棺,其色彩纹样与我国两汉时期文献记载的内地彩棺情况类似。吴艳春举例说:“比如从楼兰LE古城出土的四足彩棺,主色调为朱红色,但又用白色、红色、绿色、黄色、褐色等色调绘制纹样,纹样图式与汉代中原地区墓室建筑上的刻画图案以及汉画像石上的图像类似。内地汉画像石上的图像虽然是雕刻的,但因为涂染了色彩而被称作“画”,新疆发现的汉式彩棺使用白色、红色、绿色、黄色和褐色,让人明显感到,这是沿用了汉画像石的色调组合。”

 

  那么,这具楼兰LE古城出土的四足彩棺的图案,究竟有什么寓意呢?吴艳春认为,用汉代流行的五行学说思想来观察彩棺,白色与五行中的金对应,金从革,代表着变革、收敛、肃降等,从生命的角度讲,即是衰竭与死亡的征兆。因此,彩棺的底色用白色,意味着生命衰亡,回归自然。而彩棺上黄色的圆璧,与白底和黑色、青色与红色描绘的云气纹相衬映,象征着正孕育一个新生命、新世界,这正是中国传统五行思想的辩证法内涵,面对死亡,描绘出五彩缤纷的重生意象。

 

  再看这具四足彩棺上面包含日月、四圆四方图案在内的圆璧纹及半璧纹,它们都不止一次出现,这让吴艳春联想到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古人关于四方空间和“盖天说”宇宙模式。她认为,把天穹看作覆碗状,而把大地看作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平面,这种天圆地方宇宙模式的生成,又与时间的运化、世间万物包括人的生死都密切相关。这样看来,这具彩棺上的圆璧纹及半璧纹,不只是为了华丽,还带着保持尸体不腐的世俗意义。彩棺从何而来?

 

  日月、鸟蛙组合等图案,分别绘于四足彩棺的前后档头,这让吴艳春联想起了我国著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相比较,两者图案寓意如同一辙,不同的是新疆这具汉式彩棺上的月亮是满月,而马王堆帛画上面的月亮是弯月。而类似的图案,还在山东省境内发现的一块汉画像石上出现,它上方绘有日月圆盘,寓意也相同,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常见菱格形的连璧纹,中间用黑色、青色、红色绘的云气纹,弥漫着一种华丽堂皇,显示着中国汉代文化的繁荣。

 

  吴艳春认为,中国神话传说里,云往往与神圣的事物相联系,表达上升、腾飞的动态。或者说,在先秦两汉时期,云与龙都是古人对自然宇宙运动动力的一种神话表现。

 

  于是,吴艳春再次将这具四足彩棺上的云纹与湖南省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彩棺以及湖北省出土的秦汉漆器上的云气纹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彼此的纹样风格相同,这让她感到疑惑:难道在汉代进入西域的军队中有楚人?

 

  据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曾先后迁徙豪富大族及能工巧匠到秦都咸阳,咸阳的漆器制造业很发达。湖北睡虎地发现的许多漆器上写着“咸阳市亭”的字样,说明这些漆器是作为商品从西北运到湖北的。也就是说,在西北地区,漆绘彩画,包括云纹的传统比较悠长,汉代可能仍在延续。于是,吴艳春推测,或许汉代来到西域的汉族官兵中,就有擅长绘画者,这华丽的彩棺即是由政府赐予,从陕甘的某地运来也不无可能。

 

  仔细查看四足汉式彩棺,吴艳春还越发感到这具彩棺与中国汉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她再次查阅了国内不少文献史料,发现汉代时期厚葬习俗已经风靡全国各地,尤其是达官贵族们喜欢使用优质棺木,特别是绘上各种颜色和图案花纹的彩棺,很多地方包括边疆地区的百姓,自上而下效仿,十分盛行。甚至有时候,这是皇帝赐给下级官吏及战死官吏的一种待遇,一种厚葬。这样的汉代厚葬风俗,从中原地区一直传到甘肃的敦煌,在西域的楼兰、尉犁等地也比较流行。那么,这样的厚葬习俗,又是如何传到西域的楼兰、尉犁等地的呢?在吴艳春看来,这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族官兵屯居“楼兰道”沿线的历史背景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这些华丽的汉式彩棺是中原地区政府赐予,从陕西或甘肃的某地运来的,又或许,生活在西域的汉族官兵中,有擅长绘画的人,由他们画的。设计者很精心

 

  相比之下,营盘墓地M15墓地发掘出土的汉晋时期彩棺,其风格有所变化。看颜色,这具彩棺的图案,虽然也是在白色底面上,用红色、黑色、蓝色、绿色、棕色、土黄色等颜色描绘出来的,但色彩更加浓艳,且黄色多。除了上面的连璧纹、云气纹和楼兰LE古城的彩棺相同外,上面还绘着树纹、花瓶和石榴树花。

 

  更有意思的是,墓主人身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毛织品,上面有石榴树图案。这美丽的石榴树,让人充满了想象。吴艳春认为,石榴是西域开通后,张骞从中亚地区引入中原地区的,汉人赋予它的寓意是多子多孙,婚礼上经常使用石榴。而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葡萄酒神死后的鲜血化作石榴重生的故事,则与丧葬文化的意义吻合。这样看来,营盘墓地M15墓地发掘出土的汉晋时期彩棺上的石榴树花纹,可能与西方文化因素的融入有关。

 

  还有,彩棺板上的树纹,也另有其意。《南齐书》中王僧虔曾说:“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在中国,坟冢上栽树是一种习俗,这与古人认为死后魄归柏的观念有关。树的图像出现在彩棺上,看来也不是随意绘上去的,同样蕴含独特的丧葬文化意识。

 

  吴艳春反复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营盘墓地M15墓地发掘出土的汉晋时期彩棺的设计者很有意思,他为死者如何魂归天、魄入地、回归自然并循环重生,精心设计和描绘了许多途径,一笔一画,可谓是用心良苦,费尽心思。佛教道教的融合

 

  有意思的事情不止于此。在和田市西南方向80公里处,有一处布扎克墓地发掘出土了不少五代时期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具彩棺,里面分别放着一位12岁的少女和一位中年妇女的遗体,彩棺四面分别绘着彩色的朱雀、青龙、白虎这些典型的道教文化图像,但彩棺形制却与长安等中原地区存放佛舍利的棺椁十分相像,这种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同时出现在西域人丧葬中的现象,又是怎么回事呢?

 

  奇怪的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在墓主人身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幅棕地摩尼宝珠纹锦饰绮帕,这让吴艳春一下子想到了在长安地区曾发现的存放舍利的棺椁上,以及其他地方供奉佛舍利的佛塔塔刹上,也出现过摩尼宝珠。显然,这具彩棺与佛教有着联系。同时,彩棺盖用5块木板箍起,每块木板上安放5枚大木乳钉,似乎蕴含着佛教的5之尊贵的意思。

 

  而在道教中,对数字也有一套神秘的学说,比如5,古人认为这个数字是造成世界上事物千变万化、产生出驱使鬼神力量的根源。

 

  吴艳春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认为这两具彩棺,蕴含着佛教与道教文化。古代于阗,盛传佛教,为什么会出现了道教文化?是不是和田的王侯贵族仿造了安放佛舍利的金银棺椁为自己下葬?

 

  记者了解到,和田地区是西域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方。而佛教寺院起塔供奉佛舍利的行为,起初是在印度,人们将舍利分成8份分别装在宝坛或宝瓶中,由古天竺八国国王收藏供养。到了阿育王时期,开始建塔将舍利安置在塔中供养。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些做法随之传入,就是在佛塔下面建一座墓室式的地宫,用小型棺椁盛放舍利,而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已经深深渗透、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到了隋代,虽仍崇佛,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实行道佛并容政策。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长安佛教文化开始融入道教的文化因素。具体表现就是,在放舍利的棺椁内是佛教文化,而外层刻画道教的四神图像,这种佛道并存的文化现象,一直影响到了西域的和田地区。

 

  推断于此,再看佛道教文化融于一体的布扎克墓地彩棺,不为奇怪。但奇怪的是,棺木里放的不是舍利,而是两位妇女,这在南疆地区还不是孤例。考古专家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僧人。

 

  点点滴滴,珠串相连,透过一具具彩棺,最后让我们隐约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历史景深:漫漫丝绸之路上,佛教传到和田再到中原地区,几百年后,与中国道教开始相互碰撞与融合,人们通过一具具当时流行的彩棺,表达着他们心中的虔诚,西域的丧葬文化,又受这些文化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包容、多元、绚丽。



(责任编辑:吴海花)

spy android spyware phone apps to spy
prevent hiv jasonfollas.com aids foundation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