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华丽的瓷绣墩:彰显闺秀气质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14 来源:东方收藏  作者:方晖

摘要: 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因其上面覆盖一方丝绣织物而得名,又因具有鼓形,故称鼓墩。墩与凳同义,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常用及最富有个性的坐具。



清粉彩龙穿牡丹纹绣墩


  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因其上面覆盖一方丝绣织物而得名,又因具有鼓形,故称鼓墩。墩与凳同义,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常用及最富有个性的坐具。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一直是古代妇女居家的必备坐具。据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莲台影响,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经宋代的沿袭,至明清,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明清两代的绣墩,不仅在室内使用,也常在庭园、室外陈设。在制作材质上有木、竹、藤、雕漆、瓷等。绣墩具有古雅之趣,它在造型艺术上更是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绣墩又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有五开光、六开光。不少绣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击鼓钉,既简朴又美观。墩圈雕花精致,或海棠,或竹节,或藤蔓,栩栩如生,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除板外,还有镶嵌彩石影木、大理石、藤等。瓷绣墩最早见于隋代,称青釉小瓷墩。至明代嘉万时期盛行,品种繁多,装饰各异。到了清代,瓷绣墩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另一个高潮,康乾盛世时期,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家具制作工艺的精进。达官贵人刻意追求室内陈设,运用各种精湛技艺,融合明代家具的造型,使清代家具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清代瓷绣墩的墩面多为平面,在形体上较明代要小一些,因而显得更为清瘦秀雅。此时的瓷绣墩喜以抽象镂空的钱纹为装饰,以釉彩、粉彩、青花、珐琅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并且引入了雕、嵌、绘、镂等技艺,使瓷绣墩成为了华丽的家居艺术品,装饰极尽奢华,而且使用极为普遍。它既可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又可作为观赏陈设瓷,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里便介绍几件歙县博物馆藏的清代瓷绣墩。 

  粉彩龙穿牡丹纹绣墩,通高47、面径31.2、底径29.8、腹围113 厘米。墩呈鼓式,中空,有盖,子母口,墩身上下沿各堆塑一周乳突状鼓钉,平底圈足,底足无釉。胎骨洁白细密,坚致厚重,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质莹润。通体以粉彩为饰,墩面平坦,中心镂空方形钱纹,外周饰折枝牡丹纹。墩身纹饰以鼓钉为界,自上而下可分成三层,上层鼓钉以上部分绘一圈回纹、八宝纹、缠枝花卉纹,两周鼓钉之间的腹部饰联钱文,五爪龙纹、折枝牡丹纹,所绘牡丹雍容华贵,灼灼绽放,绚烂多姿。行龙昂首曲颈,身形扭曲伸张,气势威武,穿梭于花叶之间。采用多种绘画手法,勾点抹涂,渲染得当,深具工笔之细腻精湛,设色妍丽明艳,大方典雅,观之令人目眩神驰,心旷神怡。下层鼓钉以下部分绘一圈莲瓣纹。此绣墩规整端庄,纹饰丰富,色彩斑斓,寓意吉祥富贵。 

  粉彩开光仕女图六边形绣墩,通高47.5、面径30、底径27、腹围112厘米。墩呈六角平面形,中空,腹部微鼓呈弧形下收,底部镂空,墩体上下部各堆塑一周乳突状鼓钉,器身满饰粉彩花卉人物图案。墩面平坦,中部有镂空古铜币状纹饰,外周绕以人物纹、花蝶纹。墩体纹饰以鼓钉为界,自上而下可分成三层,上层鼓钉之上部分绘花蝶纹,两周鼓钉之间的腹部饰六个描金开光,内中彩绘各种图案,其中两幅为镂空联钱纹、蝠纹、花果纹等组成的吉祥图案。另四幅为仕女图案,描绘了一群仕女在庭院内乘凉、弹琴、跳舞、对弈的场景。底部绘花蝶纹。此绣墩造型硕大规整,绘制精细,构图疏密有致,纹饰密而不乱,敷彩艳丽,典雅雍容,极富装饰性。




清粉彩仕女图绣墩


清粉彩水浒人物图绣墩局部


  粉彩开光水浒英雄人物图六边形绣墩,通高47.5、面径30、底径27、腹围112 厘米(图5、6)。墩呈六角平面形,内中空,腹部微鼓呈弧形下收,底部镂空,墩体上下部各堆塑一周乳突状鼓钉,器身满饰粉彩花卉人物图案。墩面平坦,中部有镂空古铜币状纹饰,外周绕以人物纹、花果草虫纹。墩体纹饰以鼓钉为界,自上而下可分成三层,上层鼓钉之上部分绘花蝶纹,两周鼓钉之间的腹部饰六个描金开光,内中彩绘各种图案,其中两幅为镂空联钱纹、蝠纹、花果纹等组成的吉祥图案。另四幅为水浒英雄传图案,内容有聚义厅议事和教场比武等场景,人物刻画生动,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底部满饰花蝶纹。 

  这几件绣墩从造型看有所不同,可分为鼓形和六方形两种。从制作工艺和用途看也有所不同,粉彩龙穿牡丹纹绣墩有盖,子母口,上下子母口套合,实底。它既可作为坐具,又可作为盛放物品的实用器,十分特别。而另两件粉彩人物纹绣墩是一个整体,只能作为坐具使用。但它们的装饰效果相同。墩面中心及墩壁两侧都雕钱币形纹饰,富有吉祥如意、财源滚滚的寓意。墩壁同样以乳凸贴塑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层。所用粉彩着色均匀,搭配得当,通体饰粉彩图案,纹饰刻画精细,大气华丽,而极富观赏性。关于它们的制作年代,因都没落明显的年款,所以只好从其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来加以分析。首先,从造型和工艺来看,明代绣墩都为圆鼓形,墩面多隆起,形体较大;到了清代,绣墩形体相对稍小,墩面多为平面,出现了粉彩制作工艺。特别是到了道光以后,绣墩较前代更矮、胖,墩面中心部和捉手部出现镂空钱纹或联钱纹,且鼓钉小而密。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其年代在清道光以后,并且其中一只绣墩的年代比另两只绣墩的年代更晚。其次,从纹饰上来看,其中两只绣墩通体满饰粉彩人物花卉图案,显得繁缛,墩身已使用开光装饰,内绘水浒英雄人物、清装仕女和各种花蝶虫草等图案。这与道光朝的时代特征相符。而另一只绣墩上的龙纹显得腰体硬直,四肢无力,龙身成网格状,龙爪也不像康乾时期有骨有肉,仅是直直地向左右伸出,没有动的美感,呈现出清末时期龙纹的特点。另外,从胎釉上来看,这几件绣墩胎体粗松,釉面厚薄不一,出现了“细橘皮釉”和轻微的“波浪釉”。综此,可以确定这几件绣墩的年代在清道光至咸丰时期。 

  这几件绣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们的艺术追求。遥想古代女子,每每坐在绣墩上抚琴笙歌,两厢柔美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绝美的图画。《红楼梦》第三十八章《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就提到:“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寥寥几句,风韵跃然。作为女性的专属坐具,绣墩用圆润和秀美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华。


(责任编辑:陈珍珍)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hiv information on hiv aids treatments of hiv/aids
sms spy app android read android spy apps free download
married men dating riaservicesblog.net woman affair
how to cure chlamydia std signs antibiotics for chlamydia and gonorrhea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