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日,武汉中信春季文物拍卖会落幕。据介绍,此次拍卖会总成交1500万元。
春拍会上的瓷杂珍品——清乾隆青花亭台楼阁图双耳尊 记者张辉摄
20日,武汉中信春季文物拍卖会落幕。据介绍,此次拍卖会总成交1500万元。
根据中信拍卖公司提供的数据,本次拍卖会书画专场成交率约90%,瓷杂专场成交率约78%,整场拍卖会平均成交率达88%。
当代书画开始一枝独秀
“以前,当代书画成交额在总成交中占比只有10%,现在已高达40%。”昨日,中信拍卖公司负责人刘犇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培育,目前当代书画有了一大批拥趸,他们大多是企业界人士,其强劲的购买力成为推动当代书画价格不断上涨的最重要动因。
在中信春拍现场,周韶华、徐本一、冷军、董继宁等知名书画家的作品继续受到热捧。这其中,徐本一书法作品的成交价突破每平尺3万元;冷军的作品,无论是水墨画还是版画均以高价成交。
记者观察,与数年前当代书画、古代书画、瓷杂古玩和珠宝玉器并驾齐驱相比,当代书画开始异军突起,而其他类别开始全面退缩。
艺术新面孔如雨后春笋
今年,武汉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艺术家如“雨后春笋”,新面孔不断涌现。
在中信春拍上,油画家王尊、李碧红、马新平等首次现身;国画家徐晓华、郝孝飞初次亮相;书法家杨锦川、袁伟明开始走上拍台。
与徐本一、李乃蔚、冷军、江中潮、沈伟等艺术家第一方阵相比,新面孔们来势汹汹,此次,他们的作品最高成交超过19万元。
藏家李先生认为,随着艺术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新藏家的不断涌入,一些新晋艺术家的作品逐渐成为关注对象。一方面,其价格相对较低,藏家们或有更多的期待空间;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家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其作品思想性强,表达形式新鲜,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面孔的艺术风格并不成熟,探索性强,其艺术方向最终走向何方并不确定。即使这些艺术家成为未来的大家,现在的作品也未必是其代表作,甚至连精品也算不上,如重金入手,恐怕也有风险。
瓷杂古玩走进“山重水复”
与前几年比,古董瓷器的境遇一落千丈。中信本以古董瓷器拍卖见长,最初的拍卖,基本都是瓷杂的天下。
“好的古董瓷器越来越难征集”,这是武汉拍卖行业近年来的现状。与此极不相称的是,一些好的古董瓷器却在拍卖会上频频流拍。藏家朱文忠此次上拍的4件清代瓷器全部流拍。
记者了解到,这4件瓷器,都算得上是民窑精品,其中一件清乾隆青花亭台楼阁图双耳尊,堪称回流瓷中的精品。此前,中国嘉德的瓷杂专家来汉征集拍品,曾对记者表示,希望这件瓷器能在嘉德的四季拍卖中现身。
近些年,古董瓷器身价倍涨,让很多收藏者望而却步,甚至有人断言,收藏古董瓷器将成为身份的象征。加上,古董瓷器对藏家的眼力要求非常之高。
因此,近些年入行的企业家们,要么很少染指古董瓷器,直接进入真伪易辨的当代书画领域;要么加入了“国宝帮”,真正的精品古董瓷器却少人问津。
江中潮扇画作品
(责任编辑:吴秀芳)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行云流水,挥洒写意,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