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艺术市场还在持续膨胀中。不仅艺术品拍卖成交价频繁打破纪录,收藏者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并多样化。一度被视作传统精英阶层专供设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需逐步适应不同社会身份的新富阶层。
全球艺术市场还在持续膨胀中。不仅艺术品拍卖成交价频繁打破纪录,收藏者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并多样化。一度被视作传统精英阶层专供设施的艺术品拍卖行,也需逐步适应不同社会身份的新富阶层。因而,它们开始舍弃以往神秘、高端的形象,尝试变得开放化及大众化。定位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拍卖行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时间。如今,在平面广告与室内空间两方面,都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
步入日常的大众艺术
拥有两百四十多年历史的 Christie’s(佳士得)找来 BBH 广告公司为新一轮宣传造势,从印刷品、海报到官网全方位年轻化、时尚化。Christie’s 的工作人员聚集在厂房或作坊里,与背景中的艺术品相互映衬,优雅而不失民间气息,跟“艺术大众”(The Art People)的标语相契,极具亲和力。
图:Christie’s 平面广告—— The Art People。
另一家老牌拍卖行 Bonhams(邦瀚斯),则将新广告遍布在伦敦市民随处可见的地铁站显示屏和出租车上。英国 Identity Design 团队制作的系列广告中,大字号的艺术运动名称最为显眼,如立体主义(Cub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波普艺术(Pop Art)等。黑色背景配上白色文字,形式简单却冲击力强劲—— Bonhams 以此宣告着“拍卖业的未来”(The future of auctioneering)。广告中并不标出价格或特定艺术品的讯息,反而将拍卖行描绘成类似画廊或博物馆的场所——一个普通艺术爱好者的去处。
图:Bonhams的广告。(Identity Design)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行云流水,挥洒写意,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