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在杭州,有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艺术家在试图拆掉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围墙”,使艺术存在于休闲娱乐、家庭生活甚至公众空间场景之中,让艺术品离大众更近一些。
这几天,浙江杭州策展人张家玮做了一次艺术的“破冰”。他把10位艺术家的作品搬到了杭州湖滨商圈的一家西餐厅里,客人可以一边享用西餐,一边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感兴趣的,只需扫扫二维码,就能在线下单,带上中意的画作回家。
而这只是一次拉近公众与艺术距离的试水,近年来,在杭州,有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艺术家在试图拆掉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围墙”,使艺术存在于休闲娱乐、家庭生活甚至公众空间场景之中,让艺术品离大众更近一些。
“大批互联网平台的兴起,让艺术品消费更加大众化。我们做的移动互联网‘看展神器’艺术狗半年时间就获得30多万用户,而电商交易平台艺术猫已经和上千位艺术家达成了合作。” 艺术猫负责人张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艺术需要主动走出来,进入人群里去。”在西餐厅看展,就是艺术猫最近一次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实践。“把艺术作品融入生活空间,观众能更真实地感受艺术融入生活的美好。”这次展览在APP和现场同步展出、销售,开展两天时间,一部分在展作品已经销售出去了。
消费艺术品人群的日益年轻化也让杭州的艺术品市场更具活力。8号画廊是一家在杭州已经营了7年多的画廊,负责人王春燕透露,以前,60、70后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但现在年青一代的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购买一幅画,只要它符合自己的主观审美。
而在张强的艺术猫上,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70、80后甚至90后,包括企业家、海归,以及从事金融、设计行业的群体,是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审美能力和趣味的人群。
“在全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杭州有绝对优势。这一方面与杭州的经济发展、文化积淀相关,另一方面像中国美院这样的艺术院校的落户,让杭州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方面有天然优势。”有业内人士如此认为。
(责任编辑:吴海花)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行云流水,挥洒写意,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