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从文物古建探秘古人过年时为何特别青睐鱼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2-28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过年时,不论是饭桌上还是墙壁上,几乎家家都少不了“鱼”,即所谓“年年有余”。古人为何如此青睐“鱼”?除了讨个“鱼”之谐音“余”的好口彩,还包含着丰富的鱼文化。

标签: 古建 文物 鲤鱼

春秋时期青铜器“鱼龙纹盘”内壁上的鱼纹



明刊本《列仙传》中“琴高骑鲤”



汉画石像中的“鸟食鱼”代表生死崇拜

 

  过年时,不论是饭桌上还是墙壁上,几乎家家都少不了“鱼”,即所谓“年年有余”。古人为何如此青睐“鱼”?除了讨个“鱼”之谐音“余”的好口彩,还包含着丰富的鱼文化:比如古代药铺招幌要挂鱼,寓意“愈”;古人钥匙要制成鱼,取鱼“不瞑目”的习性来辟邪镇宅;古代房屋山墙“悬鱼”,取义“如鱼得水”进而“以水克火”祈盼防火消灾……此外,古人还将鱼和雁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使“鱼雁传书”成了“情书”的代称。秦汉时期,鲤鱼被神化成了“仙”;唐代,大赤鲤更被神化成了“龙”;而古代民间喜欢鲤鱼,则缘于鱼字音同“余”,鲤通“利”……

 

  太极图源自“阴阳鱼”

 

  古代药铺招幌挂鱼取鱼之谐音寓意“愈”

 

  中国人的鱼崇拜历史相当久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有“中华第一图”之称的太极图:两条首尾相衔的黑白鱼形象。这两条“鱼”俗称“阴阳鱼”,故太极图又称“阴阳太极图”。太极图表达的“阴阳之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哲学命题。为何选用两条鱼图案?此问题至今并没完全搞清楚,而这正是太极图的博大精深和神秘所在。

 

  就民俗学而言,鱼是一种多功能的祥瑞之物,鱼有强大的繁殖能力,鱼的眼睛从不闭合,古人认为这是“不死”现象,是“再生”的象征,这恰好符合阴阳转换、生生不息的要求,再没有哪一种“活物”比鱼更适合做太极图案了。

 

  太极图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志徽,阴阳学说成为该教的核心。除了道教,古代不少与命运、生死相关的行业,都爱用太极图作为自己行业的 LOGO。比如古代医药行业除了喜欢直接使用太极图,药铺在设计招幌时,也常常在下面挂上鱼形饰物。此即取“鱼”谐音“愈”之吉利,病人抓药求医,图的就是“治愈”。而且,中医以鱼为吉祥物,还牵扯到医德医风。医药行业是没有休息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24小时,只要病人有求,随时都得提供医疗服务。鱼“不瞑目”这一生理习性,正好符合医疗行业的要求。时刻守护病人,关注患者,有求必应,遂成为行业“代言鱼”。

 

  钥匙制成鱼形源自鱼“不瞑目”

 

  古建筑用鱼镇宅祈盼“以水克火”防火消灾

 

  鱼这一“不瞑目”习性,也成为古人眼里守财、看家的符号,鱼不只是祥瑞之物,还是守护之神,镇宅之宝。在古代,钥匙和锁一般做成鱼形,就是利用鱼“不瞑目”的神性。唐丁用晦《芝田录》中即称:“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

 

  此风俗在汉代已出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钥施悬鱼,鱼翳伏渊源,欲令楗闭如此。”唐宋时此风俗尤盛,如宋朝皇家一律启用“鱼钥”。元陆友仁在《研北杂志》中记载:“故宋宫中用鱼钥,降鱼取匙,降匙而鱼,古制也。”钥匙做成鱼形就可保安全,显然是一种愿望,但古人这样做,倒也不乏警示之意,提醒大家关门要上锁,不要被偷。由此还形成一种年俗,古人过年时会将一盘鱼放在正对大门的供桌上,取的就是鱼不瞑目之义,希望鱼神看护家门,防鬼怪进来,这里的“鱼”又有镇宅的作用。

 

  “鱼”的镇宅神性,在古代建筑上表现最明显。因鱼长年生活在水中,鱼被古人赋予了辟邪的含义,在防火设计方面,古建筑上面往往做出鱼的形象,取义“如鱼得水”。而“水克火”,能防火消灾。

 

  唐代王睿所撰的《炙谷子杂录》认为,此俗源自汉代:“汉柏梁殿频火起。巫献术取鱼尾。置于殿上穰之。”中国古建筑上传统的鸱吻设计,即源于此。

 

  除了屋顶上“置鱼”辟邪,古人还喜欢用“悬鱼”来装点山墙。这首先是防火镇宅的需要,当然还是吉祥愿望的表达。从美学角度来看,山墙悬鱼也增加了一座建筑的生气,墙面顿时生动起来。

 

  古人的鱼崇拜缘于鱼超强繁殖能力

 

  鲤鱼象征爱情“鱼雁传书”乃“情书”代称

 

  古人之所以如此崇拜鱼,早期主要原因在于鱼的超强繁殖能力,鱼崇拜背后的秘密实乃生殖崇拜。

 

  在太极图上,组成宇宙的就是“阴”与“阳”两类物质,分别代表女与男、地与天、坤与乾等。用易学语言来说,这叫“天之道,曰阴曰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由此说来太极图还是“人伦图”,图上鱼尾相衔系男女交合的一种隐喻,属原始性文化。古人还将一对鱼并排一起暗喻为女阴,与此相对应的是,将“鸟”作为男性的象征,于是在早期曾出现过很多“鸟衔鱼”、“鸟食鱼”等主题的图画。古人送礼不送一条鱼,而要成双成对送,就是这种原始生育崇拜在礼俗上的反映。

 

  在鱼崇拜的基础上,鱼又化身为爱情的象征,《诗经》中有不少以鱼隐喻男女情爱的诗句。因鱼是爱的象征,鱼又离不开水,进而“鱼水”关系又被赋予了特殊的性爱含义,“鱼水之欢”常被比喻为伉俪情深,夫妻和谐。

 

  古人最早往往将书信写在一尺见方的白绢上,称为“尺素”,封于两块刻成鲤鱼形状的竹()简中间寄出,故书信又有“鱼书”之称。如唐代女诗人李冶《结素鱼贻友人》诗云:“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古人爱将鱼书与“秋去春来”的大雁并称,又有“鱼雁传书”一说,因为鱼和雁还是特殊的相思情感的载体,“鱼雁传书”渐渐成了男女传递“情书”的代称。

 

  “鲤鱼跃龙门”始于鲤鱼渐被“神化”

 

  民间喜欢鲤鱼缘于鱼字音同“余”鲤通“利

 

  在所有鱼类当中,鲤鱼最受古人的崇拜,又以黄河里的鲤鱼为最佳。

 

  鲤鱼得名有不同的说法,一说生活在水底(最里面)的淡水鱼,故称“鲤”。另一说则因鱼纹而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实际上,鲤鱼与其他的鱼并无多少差别,只因鲤鱼金鳞赤尾这一与众不同的体貌而被神化。

 

  中国人很崇拜“龙”,而鲤鱼就能变化成龙,此即《懒真子》中所谓 “故禹门化龙者,是大赤鲤鱼,他鱼不能也。”民间所谓“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从先秦时起,鲤鱼的地位已被抬升为鱼类第一,秦汉时期鲤鱼开始被神化。在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中,鲤鱼成为俗人成仙的交通工具,神话“琴高骑鲤”说的就是这种事。

 

  唐代,鲤鱼甚至翻身成了“龙”。因皇帝姓李,又尊道家之主老子李聃为始祖,作为道家圣物、与“李”谐音的鲤鱼因而受到尊崇,官称鲤鱼为“赤”,比现代最受宠的金鱼还要尊贵。《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朝廷曾严禁捕食鲤鱼,李隆基(玄宗)当皇帝时,曾于开元三年二月和开元十九年正月,两度下令“禁断天下采捕鲤鱼”。捕到鲤鱼必须放生,如拿到集市上卖,“杖六十”。

 

  鲤鱼形状的物品在唐朝也成了高贵身份的象征,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可佩戴“鱼袋”,袋内装有身份证明“鱼符”,做成鲤鱼形状,因此又称为“佩鲤”,凭此可出入宫廷。

 

  顺便说一下,民间喜欢鲤鱼则是另一番理解:“鱼”本身同“余”,而“鲤”通“利”,所以“鲤鱼”备受民间喜欢。每逢正月初五财神日,古人便会将鲤鱼作为“财神”迎回。而年画中如果有“鱼”,一定是“鲤鱼”,也是这个原因。

 

  吃鱼风俗蕴含“治国之道”

 

  “食鱼无反”比喻国家不要耗尽老百姓的财富

 

  古人的吃鱼之俗,不少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食鱼无反”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食鱼无反”就是吃鱼时不要翻转,因渔民忌讳,担心捕鱼时“翻船”。其实在古人眼里,吃鱼并不简单,里面包含着治国之道和人生哲学,有时甚至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博弈。

 

  “食鱼无反”本义与“治大国如烹小鲜”一语一样,最早也是谈治国之道的。《晏子春秋卷五》记载:当年齐景公在纪地(今山东寿光境内)得到一只金壶,壶内有“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红字。

 

  齐景公理解,这是说吃鱼不要翻动,因为讨厌鱼的腥味;外出不骑劣马,否则走不远。晏子告诉齐景公不是这个意思,“食鱼无反”,是比喻国家不要耗尽老百姓的财富;“勿乘驽马”,是提醒君主不要将小人放在身边。

 

  秦汉时期,“食鱼无反”已成了餐桌上的“规矩”。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曲礼上》中记载:“毋啮骨,毋反鱼肉。”

 

  古人吃鱼时不仅不能“翻”,先后顺序上也有讲究,要从鱼头吃起,顺着吃到鱼尾,寓意“头尾顺利”。而过去在中原地区,结婚时吃鱼只能吃鱼的中段,头尾都要留下,这叫“有头有尾”,以此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

 

  鱼端上餐桌,鱼头朝哪摆放同样有讲究,最流行的是“鱼头朝尊贵者”。传此俗因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于陈桥兵变而起。当年赵匡胤在陈桥设宴,酒过三巡,端上一盘大鲤鱼。谋士赵普提议,鱼头朝谁谁带头吃鱼。大家一看,鱼头正对着赵匡胤……酒罢,手下将黄袍披到赵匡胤的身上,此即“黄袍加身”的民间传说。其实,赵匡胤请手下喝的叫“鱼头酒”,上鱼时鱼头朝他,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责任编辑:吴海花)

i dreamed my husband cheated on me site married men dating
google spy apps open top spy apps for android
free spy cell phone spyware app free androids phones
chlamydia symptoms for men link stds symptoms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