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新春收藏:名人楹联书法受追捧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2-11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春节将至,贴春联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的习俗。春联文化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从此,人们每到...

标签: 书法 楹联


名人楹联书法受追捧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春节将至,贴春联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的习俗。春联文化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把联语题写在桃木板上,用来驱邪避害。宋朝以后,民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所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就是当时贴春联的盛况。

 

  当下,印刷品春联因便捷、产量大流行于市场,大部分春联的句式、内容并不讲究。人们贴春联只是为了增添喜气,忽略了其文化内涵,以及春联与诗赋语言、书法雕刻的关系。

 

  古时楹联讲究颇多

 

  楹联从内容上与诗歌特别是律诗的关系最为密切,讲究平仄相间、对仗工整。在表现形式上,楹联与书法雕刻密切相关。楹联的种类除了常见的春联外,以功能性划分还有寿联、婚联、节日联、挽联等等。作者书写时运用草隶篆等字体,在章法、结体和笔意等方面寻求各种变化。古代楹联还非常讲究题识,所谓题识就是在联语两侧题上书写的时间、地点、作者姓名,赠联题上受赠者名字,以示尊敬和慎重。有的还简述书写的原由或内涵。

 

  古代楹联中很多名联是作者应友人盛情嘱托,在一个特定情境下创作的,不像当代是批量生产的一些吉祥话。比如,齐白石的篆书联:“兴家必勤俭,高寿宜子孙。”题识:“予年八十六矣尚飞艇来海上,喜孙子佛来由家山万里视予,越明日言归,书此为别,予仍旧作香山卖画翁也。丙戌冬十一月八日,乃祖白石老人。”齐白石长居北京,但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怀有深厚感情。1946年秋,齐白石应美术教育家张道藩之邀,到南京、上海办画展。思乡之情流注笔端,白石老人留给孙子的不仅仅是件楹联墨宝,更是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和爱护。

 

  从书法表达上,美术评论员石生玺举例称,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草书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题识:“嘉庆甲子夏,寓兴严佛庐,遇灵隐见初禅友行游于此,往来旬月,见其行持修洁,颇志于书学,有永禅师风,因乐与之游。今将归虎林,书此十字,以赠其行。”此十字结体夸张奇肆,笔意豪迈不羁,又以浓墨渴笔壮其气势,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四行题识记人生交契,印雪鸿踪迹。在书法形式方面,如果说联文像万年枯藤,那么,题识就像藤上的嫩叶,丰富了视觉效果,起到了协调和谐的作用。

 

  书法楹联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在楹联千余年的历史中,一直与书法紧密相联。古代大部分楹联作者都有书法修养,许多联、书俱佳的楹联都是书法家自撰自书的。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等均擅此道。到了楹联鼎盛期的明清两代,众多书法家均是楹联高手,董其昌、王铎、邓石如、翁同和等都有著名的楹联作品。近现代的弘一法师、章太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人也是一代书法宗师。

 

  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夏文蔚表示,自明清以来,楹联的书写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书家的重视,名家楹联书法正在形成一股收藏热潮。明代篆刻家文彭的《行书七言联》“满庭诗景飘红叶,绕砌琴声滴脂泉”立轴曾在北京匡时春拍中拍出103.5万元的高价;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行书七言联》“商略道书秋水月,都忘心想晓山钟”立轴,估价35-40万元,最终以218.5万元成交。

 

  当下清代帝王书法楹联以及当代名家书法楹联市场行情稳定。康熙的《七言行楷联》“举目山林如画壁,怡心泉石入芸窓”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拍至322万元。齐白石、石鲁、陆俨少、徐悲鸿等名家的精品书法楹联,目前估价也在百万元之上。

 

  原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刘育新指出:“收藏书法楹联,首先要看联文的内容好不好,联文意境一定要高雅。其次,要看楹联的书法艺术,楹联再好,如果书法不好,价值也不高。另外,书法楹联的创作年代也很重要,常规而言,明代的要比清代的价值高,清代的要比现代的价值高。”

 

  印刷品楹联正在毁坏文化传承

 

  “楹联是书法的重要载体,楹联的文学创作好,还需优秀的书法来表现。毛笔是古代书写工具,联墨不分家。当代书写工具改变了,联墨分成两家。一些书法家感叹不会撰联,而一些会撰联的人书法又欠佳。”当代著名楹联家、书法家孟繁锦指出的正是当下楹联文化最大的尴尬。

 

  印刷品楹联的出现看似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事实上却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破坏。春节将至,各大超市均开设了楹联柜台,北京商报记者在超市看到大多都是类似“黄金宝地千财旺,富贵家门万事兴”、“阖家欢乐迎新年,满堂吉庆贺佳节”主题的楹联。话虽吉利,却毫无艺术性可言。销售人员说,这样的楹联通俗易懂,也有个好彩头,买的人很多。“来买楹联的人都喜欢带福、寿、发财的,从没有人挑是否合辙押韵。”

 

  “现代化技术大量印刷楹联,对楹联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民俗学专家王作楫指出。在他记忆中,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手书楹联还非常流行。即便是非常贫困的人家也会自制楹联,他就曾看到一位乞丐所写的楹联:“上无一片瓦,下无立锥地。”“虽然,这个对联并不规范,但却保持它的独特性。”

 

  大量的印刷品楹联内容雷同,文字不考究,除了增添喜气毫无文化韵味,这样的楹联失去了它的魅力。



(责任编辑:吴海花)

when can you have an abortion natural abortions illegal abortion stories
free spy software free cell phone spy free spy for cell phones
abortion pics west-bot.com illegal abortions
married men that cheat women who like to cheat why women cheat on men they love
the weeks of pregnancy link second trimester abortion clinics
how to cure chlamydia phuckedporn.com antibiotics for chlamydia and gonorrhea
statistics about hiv/aids click early stages of hiv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