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钱币收藏是一项高雅、文明的成人自娱游戏。只要没有梦想发财的功利思想,它带给你的就会是无穷的趣味和无限的快乐。
古钱币收藏是一项高雅、文明的成人自娱游戏。只要没有梦想发财的功利思想,它带给你的就会是无穷的趣味和无限的快乐。它会使你的生活充实,充满活力;会使你的大脑灵敏睿智,聪慧勃发;会使你祛病驱邪,健康活泼。近五十年的古钱币收藏,使我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始终能笑面人生,笑对冷眼,笑奔未来。
古钱币是古代皇帝的“名片”,是蕴藏当时历史信息的“王信”,收藏古钱币的乐趣就在于捕捉住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背后的深刻历史内涵揭示出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归纳起来,在古钱币收藏的三个阶段,会给你带来三种内容不同、层次不同、意味隽永程度不同的快乐。
带给我的“拣漏之乐”
“拣漏”是所有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最喜闻乐见的事儿。每个古钱币收藏者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少或多的“拣漏”经历。古钱币是所有收藏品中,最具“拣漏”魅力的品种。它浩如瀚海的品种和数量,它近三千年悠久的历史,使任何“大家”、任何“首富”的知识和财富都显得贫乏和渺小。任何人、多少钱,都不能将中国古钱币的“漏”都拣净,都买走。古钱币“漏”,每时每刻都无私地面向所有人,任他们拣,任他们选。但幸运只会降临到有知识贮备,有财富实力,有恰当机遇的人身上。
记得六十年代末,我刚从部队复员到工厂,每月38元9角的工资。那时,搞收藏,书靠我给一些单位写剧本写节目换。古钱靠下乡挨家挨户买农副产品同时串换。七十年代,当出现游击队似的旧货市场时,我只能靠买俩个钱,卖一个钱赚一个钱的方法搞收藏。那时假钱很少,所有古钱都是“漏”,只要你愿意拣,两年后价值都成倍翻番。可当时比脸还干净的腰包,却使我多数时间只能饱饱眼福。
八十年代末,搞钱币收藏的人象大爆炸似的一下子挤满了各种旧文化市场,以钱养钱成为了可能。此时我的工资比复员时已经翻了十倍以上,可和古钱币价格几十倍的涨势相比还是微不足道。为了以钱养钱,我采取了“集中买、单枚卖”的方法,集中资本成本论堆地以最低价购入,然后,卖掉复品或最值钱的换回本钱,剩余的就成了我的藏品。
一次,在沈阳老北站钱币市场,我以5000(约等于我十个月工资)元买了一位老收藏家的,一本共有50枚较好藏钱的钱币册,将其中一枚战国圜钱“离石”匀给了当年被评为辽宁省十大钱币收藏家的“小武子”,一下就换回了7000元钱,剩下的49枚钱都进入了我藏钱的珍品行列。这次“拣漏”经历对我一生的影晌巨大,它告诉我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只要看准,就要果断出击,这样就会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价值的藏品。
随着我担任多个企业负责人经历的延续,手头可支配现金的数额增多,“拣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曾以一万元购得五常出土的一对巨型(直径都在40厘米上下)铁钱。以数万元买得一坑阿城刚挖出的瓮藏窖钱中的上千枚辽钱。以数万元购得一位东北老藏家一套日本皇朝十二钱金样。也曾以五元钱的枚价从北京报国寺一摊贩钱币册中挑出一枚“绍兴通宝”小平铁母。曾以120元在沈阳北站市场购得一品折二隶书靖康元宝。这样数不清的“大漏”、“小漏”铺平了我古钱币收藏的道路。
说完了谁都有的“过五关”的“拣漏”事,再坦白坦白贪心人才会有的“走麦城”的“走眼”事。我在古钱币收藏上基本没走过眼,可在金银机制币和纸币收藏上却连续栽了几个大跟斗,一次次显了大眼。
03年春天,一位和我非常熟悉的、家在朝阳的张姓会员给我来电话,说他的一个朋友在拆老炕时挖出一坛银元,问我要不要?当时古钱币市场较低迷,而银元价格在拍卖会上却屡创新高。我原不收藏机制币,但看到市场机制币看好的走向,不自觉地动了投资机制币的念头。银元拿来以后,我对图谱、验成色、称重量感觉良好。一问价格每枚平均一百元,也自觉合理。心想就凭其中的几枚文曹武曹、段祺瑞、唐敬尧人像币也早够本钱,自已为又拣了个“大漏”。办公室张主任劝我等专家来看过再给钱,我不听,生怕生意跑了,忙不迭地付了款。下午钱币学会的吴振强看到这批银元后,告诉我里面的人像币都是高仿币,近一半的冤 大 头等低档币才是真币。因为是与自己的会员做生意,吃亏上当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一下损失了几千元,这个眼走得真不小。
04年春一天,我在北站市场看到一个破镜框里夹一枚使用过盖销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俗称‘小片红’)邮票和一张颜色陈旧品相还不错的大清银行纸币,上面赫然印着一个满族女子凤冠霞帔的半身像。中国清代印有女人像的纸币从未听说过,这张纸币如是真品将弥补纸币史之不足。于是我花100元钱买下了镜框。邮票正如我所料,是假的。可对纸币我却不能辩其真假。我给北京纸币专家徐枫和江苏钱币学会《中国清代银行史》作者打电话请教,他们都没见过,说不出具体意见,他们鼓励我写篇介绍文章让钱友讨论。于是我写了一篇争鸣讨论文章,假设该币如是真的可能产生的原因,请大家发表意见。
文章在《中国收藏》等报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收藏纸币朋友的关心和讨论。西安钱币专家董大勇在《收藏界》撰文,对我的文章给予了痛快淋漓地鞭挞,并诚恳地指出了此币造假的马脚。大勇先生虽然没理解我意在引起讨论的意图。但他切中要害的批评,真使我受益匪浅。这次走的眼虽不大,但丟的人却不小。它再次告诫我,在不懂或没有深入研究的领域万万不可轻易出手,更不能自以为是地乱发议论。那样,不仅会使自己丢人,更可恨地是误人子弟。
收藏钱币过程中无数次的“拣漏”和“走眼”象一首高亢而低徊的交响乐,诉说着收藏者时而欢乐亢奋,时而痛苦沮丧的心情,就象春夏秋冬的四季,既有春光明媚,也有烈日炎炎,亦有秋高气爽,更有冰天雪地。只有“拣漏”没有“走眼”,是文人吹牛,绝不是真实的收藏;只有“走眼”没有“拣漏”,是儍子撒钱,同样是不真实的。“拣漏”和“走眼”的组合才是古钱币收藏阶段的欢乐之曲。
古钱币整理阶段
带给我的“鉴赏之乐”
古钱鉴赏是古钱币收藏的必修课,是每个收藏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古钱币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它犹如一座打开大门的宝库,等你去区分玻璃和宝石,辩别鱼目与珍珠。
首先是“坑口”和锈色的鉴赏。“坑口”原来指翠玉的质地。分为“老坑”与“新坑”,“老坑”质地是半透明和近乎透明。“新坑”质地不透明。以透明度高的为好。而钱币收藏所说的“坑口”,与翠玉的“坑口”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钱币收藏的所谓“坑口”,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指古钱币在人们视野里的存在状态,大致分为:“生坑”、“熟坑”、“传世品”三种类型。“生坑”,是钱币经多年水下、地下埋藏被发掘出一段时间的状态。“熟坑”,是“生坑”钱出土较长时间,经过人们盘玩或流通后的状态。“传世品”,是未经过埋藏或入水的钱币在人世间存在的状态;二是指古钱币被发现时所处的区域地理及自然环境状态。此种状态只和“生坑”钱有关,与“熟坑”、“传世品”钱关系甚微。
日常谈的所谓“坑口”,绝大多数都是谈的“坑口”第二层狭义状态,也就是单指“生坑”钱在不同区域地理及自然环境下的状态。这种“生坑”“坑口”按空间,可分为“东北坑”、“西北坑”、“南方坑”、“西南坑”;按地理,可分为“辽宁坑”、“江浙坑”、“内蒙坑”;按自然情况,可分为“沙漠坑”、“沼泽坑”、“水坑”、“黄土坑”等;按环境,可分为“灰坑”、“坟坑”、“垃圾坑”等。不同“坑口”,由于外部条件的差异,造成钱币在埋藏时电化学反应的差异,给氧化出的锈壳以不同的厚薄,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底子,不同的粘着度。要知道各种锈色如“瓜皮绿”、“淀青”、“水银锖”、“枣皮红”、“黑漆古”等等,都是在什么“坑口”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需要鉴赏者不断观察实钱对比分析,记住特征。了解掌握了各种“坑口”和锈色的识别要领,鉴赏者的辨伪能力就完成第一次飞跃,成为“有眼力”收藏者中的一员。
其次是形制和工艺的鉴赏。老实说中国古钱币到机制币出现时为止,钱币铸造的工艺进步很小,虽然经过了范铸、模铸等革新,工艺已经纯熟、但普遍质量不理想,粗糙有余,精美不足,个别朝代还时有退步。了解了铸钱工艺笨拙落后的细节,就知道伪铸的假泉有时真假难辨的原因,不是假钱技艺高,而是真钱工艺差。
各朝代钱币在钱形上(缘边的宽窄、穿郭的阔狭、面背的深浅、直径的大小、钱体的厚薄)虽各有各的特点,但也是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所以在了解了各朝代钱币的共性细节后,再分析每个朝代钱币的个性特征就会准确容易了。
形制工艺的鉴赏说起来容易,钻进去掌握它却并不容易。比如“五铢”钱,从汉至隋使用了七百余年,种类数百种,虽都叫“五铢”,但都各有各的特点。郡国五铢的恣肆狂傲,三官五铢的庄严肃穆,赤仄五铢的精整端丽,鸡目五铢的小美精致,四出五铢的谶纬惑众,这些丰富的个性内涵只有通过对形制工艺的比较分析,用心揣摩才能真正体会到理解到。当你真正触摸到古钱形制工艺背后奥秘,你就会由衷地感到一种心灵上享受。
其三是钱文书体书法的鉴赏。这是古钱币最迷人的内核,是钱币文化的精髓。中国古钱币集中国古代文字、书法艺术之大成,其语种之多,书法之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我国汉文字书法,总体上分为篆隶真行草五体。由于书法家的求新和创造,每一书体中往往又可细分为多种体例。中国钱币上的文字,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书体,有金文古篆、大篆、小篆,以及篆书的变体如悬针篆、韭叶篆、玉箸篆、九叠篆;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瘦金书,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书体,如去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纥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满文、维文等,而且钱文大多为书法名家墨迹,不乏艺术造诣精深的杰作,观赏这些书法杰作,是一种艺术熏陶和审美训练,不啻为一次难得的精神旅游。
古钱钱文用词多取名典名句,词意内涵丰富,释道儒及诸子百家思想,无不能在古钱文中找到归宿。一些吉语钱用语多和当时的重大事件相关,对古钱币钱文用辞的研究,犹如同和当时帝 王臣民促膝谈心,听他们娓娓诉说着他的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一次次地被那神秘而迴肠荡气的往事所感染所打动。
古钱文字反映了整个文字的发展演变历史。无论繁体,简体,异书字,俚俗字,变体字,省笔字作为书法的运用和创造,在古钱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各种民族文字在古钱币上的展现,契丹文钱的粗犷拙朴,女真文钱庄重典雅,西夏文钱舒雅瑰丽,都增加了古钱币的艺术感染力和弥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古钱币钱文是一个色彩斑斓、美仑美奂的世界。中国钱币的美学成就表现在形式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中国钱币的纹饰与图象的意象美学形态和纪重数字的数理美学思想,以及文字背后的深遂文史哲内涵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中国古钱币无与伦比风貌与傲骨。古钱钱文的鉴赏过程无疑就是一次次中国钱币艺术文化的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其精神上的享受是无法形容的。
“鉴赏之乐”是鉴赏者用心和古钱币交流、体会、感受的结果,是语言无法描绘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灵快感,好象飞舞在百花丛中的狂蜂浪蝶,嗅闻着扑面而来的芳馥花香,吸吮着浓郁醉人的花蕊,其情亦勃勃,其乐亦勃勃耳。
古钱币宝藏阶段
带给我的“研究之乐”
俗话说:“只买不藏是采购员”,“只藏不研是保管员”,只有“藏而研究,才是真正的爱泉人”。古钱币研究是古钱币收藏的最高层次,是充分挖掘古钱币本身历史、文物、文化、经济价值的收尾性工作。它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亦是砂里淘金的作业,更是收获丰收的季节,其中带给收藏者的快乐是汗水与心血酿成的快乐,苦涩而甘甜,隽永而绵长。
我的古钱币研究一般分为读钱和撰文两部分。读钱即为撰文准备素材,通过读谱录,读史籍,读实钱,在充分了解前人对拟研究钱币论述,找出突破口提炼主题,确定主要论点和立论依据,要从大量论据中选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然后象剝玉米似地从容而客观地论述。撰文就是把读钱的结果记录下来稍做润色而已。
研究难在不人云亦云,自己要有主见。钱币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钱币史上无数的名儒大家,把表面的容易说的话都说尽了。我们再说,如不想说废话、套话,只能去说前贤们没说过、没涉及过,没敢说、不能说,或说错的话去说。我之所以选择北方民族钱币去研究,去撰写文章,就是因为这个领域前贤们说得少,既使有人说过,也大部分是说错了的。
当然,我并设有贬低前贤的意思,也并不是说我比前贤们聪慧,只是我比前贤们所处的时代得天独厚。前所未有的大挖掘,将封藏六七百年的辽金西夏元钱币大部分挖了出来,让我看到了前贤所没有看到的,历代谱录当时不可能看到和记录的一些钱币。另外,这几年客观研究契丹历史的新材料,以及过去从未有人认识和研究的契丹文史料的开拓和深入研究,都给我提供了前贤所不能获得机遇和条件。再有,我中文专业毕业,长期从事历史和文物收藏工作,几十年的钱币收藏使手头有大量实物可供参考,多年的新闻报道、文艺创作、中文教学、历史编纂的实践,使我的文字组织能力,尚可满足钱币研究的要求。这一系列特殊的条件,很自然地造就了我四年写出了数百篇契丹钱币专题研究文章的事实。
造就这一事情的另一原因是由于研究给予了我持续不断的兴趣和快乐。面对契丹钱币,我脑子里会蹦出写不完的题目;面对谱录典籍,我脑子里会涌现出查不完的资料:面对稿纸钢笔,我脑子里会映出连续不断的钱币论文。
一次,当我偶然看到《辽史》“天祚帝观阵,金军发现日月旗知道辽帝必在旗下”的记载,联想到辽壁画《鹰军图》上的日月旗,就预感到日月旗对辽国应意味着国家旗帜。日月旗是萨满教崇拜的象征,其它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也应有类似的象征。经过查找果然在与契丹同源的蒙古国找到了相近的日月国旗和日月国徽。进而联系辽钱上众多的日月纹饰,一篇考证辽代国旗、国徽、国号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连缀成文。这就是在我博客中发表的《从契丹国旗、国徽看其国号》。
一天偶然看到内蒙古文化厅王大方考证通辽吐尔基山墓主人的文章,发现他指证阿宝机女儿质古公主是墓主人的主要依据“‘奥姑’等于萨满”的错误,从女萨满级别高贵出发,发掘到太祖时重要萨满太巫神速姑,从她的出身于皇族至亲,查到她可能是阿宝机两妹妹之一。从《辽史》记载她参加了“诸弟之乱”而无声消失,知道她必是特殊祸首,所以才死得如此跷蹊。这样一篇持论公允的新考证文章由然而成。
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撰文,使我对契丹的了解越深刻,兴趣也历久弥坚。一天连写十几个小时弃不觉累,观察鉴赏上千枚钱也不感觉乏,站着查阅各种资料也不觉得烦, “研究之乐”犹如无尽的动力,促使我在北方民族钱币研究领域不断跋涉,不断向前。古钱币收藏带给我的“三乐”,使我的生活更充实,使我的生活到处是春光明娟,到处是和煦阳光,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幸福?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古钱币收藏带给我的“三乐”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王昱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行云流水,挥洒写意,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