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于非闇《锦上添花》701.5万成交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锦上添花》为于非闇宋院体花鸟画之代表作,他以婺源派名家詹达三乾隆六年(1741)所造“龙翔凤舞”墨,绘于乾隆内库佳楮上,画风精丽无匹,华贵非常。

标签: 于非闇 诚轩




于非闇《锦上添花》701.5万成交


  于非闇(1889-1959  锦上添花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估价(人民币):6,000,000-7,000,000


  题识:两宋花鸟画喜作吉语,不仅应制之作为然,治乱不常,亦先民祈祷福祥之意也。此锦上添花一格用乾隆库纸,试詹达三乾隆六年所制墨。非闇。


  钤印:于照之印、一字非厂、戊寅、非闇五十岁作


  尺寸:150.5×65.5 cm。 约8.9平尺


  出版


  《近百年中国名家画选集·甲编》第11页,(台北)中国书画社,1973年5月


  《艺术巨匠·于非闇》第154页,河北出版传媒集团,2012年8月


  简介


  《锦上添花》为于非闇宋院体花鸟画之代表作,他以婺源派名家詹达三乾隆六年(1741)所造“龙翔凤舞”墨,绘于乾隆内库佳楮上,画风精丽无匹,华贵非常。


  于非闇学习工笔花鸟画肇始于1935年,他从白描临摹赵孟坚水仙、陈洪绶竹子入手,不久后转学宋代院体花鸟画风,直接取径宋徽宗赵佶,打下坚实的技法基础。本幅《锦上添花》作于1938年,是其着力于宋院体花鸟画的写照。


  宋院体花鸟是传统花鸟画最为成熟的高峰,其中又以宋徽宗赵佶艺冠群雄、格调最高。据题识可知,此作系以宋院画中“锦上添花”一格为本,将锦鸡、修竹和绽放的山茶、白梅、水仙等共聚一轴,寓意吉祥美好。锦鸡的画法可在赵佶《芙蓉锦鸡》中窥得端倪,整幅构图则在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林椿《花鸟》、宋人《岁朝图》及宋代缂丝作品上均可见到,当是两宋院体花鸟画之经典题材。


  画面以丰富而严谨的布局,表现初春的小园一隅:泉畔的坡地上描绘一对锦鸡,公锦鸡身披七彩,正低首翘尾,啄食落花,母锦鸡依偎身侧,回首脉脉相望。其侧水仙幽香阵阵。几株山茶傍石而生,高低掩映,枝叶繁茂堆叠,数朵红山茶傲然绽放,富丽美艳,另有花苞含羞欲出,娇媚可人。画面左侧的梅干弯曲逸出画外,枝桠与几竿修竹交缠错落,又自画外婆娑探入,摇曳生姿,与瘦金体书长款相接,形成环绕态势,灼灼盛开的花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皆俏立枝梢,神采奕奕。多彩的花卉与七彩锦鸡遥相呼应,共同构成斑斓的春日小景,生机无限。


  是作可见于非闇追摹宋代院体这一正统脉络的努力,其画工严整,强调法度,对锦鸡绒毛的描绘,不厌其繁,最见精心。同时在写实中讲究意趣,契合于“宣和体”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妙造自然的艺术追求。邓椿《画继》载徽宗“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史莫能也。”细观本幅锦鸡之目,以浓墨点出,而山茶及梅花的花蕊,皆用沥粉技法,凸出纸面之上,正是对徽宗的成功仿效。


  于氏作画,除讲究纸墨外,于颜色亦极苛求。他对颜料的研漂、用矾用胶、着色固色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经验,选取颜料近乎挑剔,甚至连内府所制的颜色墨,都要重为提炼才用于作画,故而其传世之作,虽经岁月,鲜艳无改,恍若初画成时。《锦上添花》寓意吉祥,画题、技法皆源自宋代宫廷,更以乾隆古墨、内库名纸出之,富丽堂皇,实属于氏经意力作,尤显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王昱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