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老物件成了金疙瘩 周口一村子办起农耕博物馆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11-12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老式播种木耧、织布机、铁制喷雾器……在周口市太康县老冢镇娄庄村,有个农耕博物馆,里面存列着几十件农具及传统农家用品。

    老式播种木耧、织布机、铁制喷雾器……在周口市太康县老冢镇娄庄村,有个农耕博物馆,里面存列着几十件农具及传统农家用品。自博物馆建成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县城及周边群众前来参观。“这个农耕博物馆让我们找到了浓浓的乡愁,寻回了儿时的记忆。”11月6日,60多岁的张大爷由衷地感叹说。


  创办农耕博物馆的是太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娄庄村第一书记李国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原始的农耕生活用具,在人们的视线中已渐行渐远。我们建立乡村农耕博物馆,主要是想还原以前乡村的农耕生活记忆,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明,让后辈记得住乡愁。”讲起组建乡村农耕博物馆的初衷,李国华如是说。


  今年3月份,在组织的选派下,李国华来到老冢镇娄庄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李国华驻村后,经常下村走访,发现乡村农户家里散落着不少农耕器具、民俗用品。在他看来,岁月越是久远,越能显示它们的价值。



  何不搭建一个平台,传承乡土文化?李国华的设想得到太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导的全力支持,今年8月,娄庄村农耕博物馆正式落成,博物馆设在了村内一处废弃闲房内。 藏品从哪里来?李国华为此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开会讨论,带领扶贫队员到农家摸家底、选“宝贝”。经过动员,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搁置在犄角旮旯的农耕器具,老式播种楼、老式打药桶、还有数十年历史的老式织布都被捐献了出来。 就这样,博物馆的藏品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目前已收藏有五六十件,其中有老式和面盆、老旧酒杯酒盅、老式织布机、手摇纺纱车、锄头、石磙、磨盘等,这些藏品大多是农具类和农用传统物品,时间最长的距今已有近40年。

 


 

  娄庄村的这座农耕博物馆建起后,面向所有群众免费开放。开馆两个多月来,已有上千人次参观。“你看这锄头、和面盆、播种,实在太亲切了,让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太康县毛庄镇王隆集村的赵先生一边看,一边拿手机不停地拍照,准备回去后慢慢欣赏。


  而在平常,博物馆还开展乡村博古讲堂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播放影像资料、聘请民间艺人等现场向群众讲解农耕常识,让参观者了解前辈的智慧、乡间的历史,体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王昱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