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周思聪《雨中少女》赏析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7-30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主要以现实主义题材居多,从纪实性的人物群像画探索逐渐转向以人物为客体、笔墨语言为主体的笔墨传神之路,将主题绘画中的人文关怀不断升华。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主要以现实主义题材居多,从纪实性的人物群像画探索逐渐转向以人物为客体、笔墨语言为主体的笔墨传神之路,将主题绘画中的人文关怀不断升华。到了80年代,现代水墨人物画对笔墨语言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精神拓展的实践也日趋成熟,从周思聪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中,便可识得一二。


  观读周思聪先生这幅画中的章法立意,内容上形浅浅而意悠远。此画绘绿水明秋,有芰荷莲叶,无娇花喁喁,采莲少女扶箬笠回眸顾盼,神色温柔而坚定,于藕叶间半身浸渐隐入。从布局上看,人物和环境宾主相扶、虚实互参;混沌隐现中,作为画面主体的人物形象具体而落实,头发的深色墨块、五官神态的勾勒、大笔铺开的花青上衣、留白的衣领与衣袖与虚淡润泽的荷叶,形成了线与面、黑与白、虚与实互为相间的节奏韵律感。以短促轻巧的线条提醒人物的主要动态结构,不仅使一位娇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画中,而且使得人物与荷叶在统一的笔墨语言下巧妙地形成了一个整体,仿佛令我们看到这位少女寻常普通装束下饱满情感的内心。


  该画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正是在那个时期,周思聪的创作由反映历史性题材的《矿工图》系列转向了彝族女子系列与荷花系列。看似是题材与内容的转变,实则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对自我内心的重新审视和对追求纯粹艺术的自觉。周思聪先生将传统花鸟画的笔墨处理方式引入人物画创作中,以传统笔墨寄情,寻求画面形式内容与内在情感的高度统一。



(责任编辑:王昱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