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国学艺术十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7-12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有国学中的书画,有美术中的书画;有国学中的文史,有学术中的文史;有国学中的书画、文史教育,有美术中和学术中的书画、文史教育。




    编 辑 推 荐


  有国学中的书画,有美术中的书画;有国学中的文史,有学术中的文史;有国学中的书画、文史教育,有美术中和学术中的书画、文史教育。国学中的书画、文史、教育肯定注重传统;美术中和学术中的书画、文史、教育有不重传统的,也有注重传统的。撇开不重传统的不论,专论注重传统的,站在美术、学术的立场对于传统的认识,肯定不同于站在国学的立场上对于传统的认识。所谓“瞎子摸象”“见仁见智”,西谚则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都在谈传统,但对传统的认识却可以大相径庭。


  本书是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徐建融老先生长期研究国学艺术的成果和体会。如果你正在从事国学艺术相关的研究,或者正在进行相关的学习,或者只是对国学艺术有兴趣,或者你很想短时间内提高自己对国学艺术的认识水平,一定要来读一读徐建融先生的这本书。虽然这是一本宗师级的人物写的关于国学艺术的理论性的书籍,但是这里没有佶屈聱牙的字句,没有故弄玄虚的概念。阅读它的时候,就像听作者现场谈话一样,轻松自然,通俗易懂。


  作 者 简 介


  徐建融,1949年9月生,上海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大辞海?美术卷》主编,海派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工诗文,能书法,擅画花鸟、山水、人物,精研美术史论和书画鉴定。出版有《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中国建筑史话》、《中国园林史话》、《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毗庐精舍集》、《长风堂集》、《徐建融画集》等。多部著述获“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中国优秀辞书奖。


  内  容  介  绍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来从国学的立场研究、实践传统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十组谈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的论文及讲稿。除一篇发表于1990年外,其余均撰写于2005年之后并陆续发表。不同于通常研究传统艺术所遵循的西学传入之后的规范,作者从西学的“学术和逻辑”回归国学的“日常和常识”,来认识文史、书画和传统。只有“学术”而无“日常”的传统是偏颇的,本书正可为传统的继承、弘扬也即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提供另一个方向的思考。


  目    录

  绪言 /1

  1、士人与文人 /1

  附录一 苏轼是“文人”吗? /33

  附录二 知识分子、文化人、文人、画家 /40 

  2、顾炎武和“隆万之变”/49

  3、中国画谈 /85

  附录一 国学中的国画 /128 

  附录二 国学与国画 /148

  4、国学: 文史、国画、书法 163

  附录一 国学: 非职业化的专业精神/180 

  附录二 说“文化” /187

  5、士风大坏与书学创新 /191

  附录一 再谈士风大坏与书学创新 /199 

  附录二 “散圣”与“侠客” ——— 三谈士风大坏与书学创新 /213 

  附录三 君子与小人 ——— 兼答一境先生 / 232

  6、绘画与文学 253

  附录 明清绘画中的忠义题材 /268

  7、人品与画品 283

  附录 责任和规范 ——— 闻一多的文艺观 /299

  8、经典与畸典 /309

  附录 从发表文章到创作书法 /324

  9、偏见与争执 /329

  10、 滑稽谲谏 —— 论传统戏剧精神 /347


  精  彩  试  读


  


  收在本书中的十组论文包括讲稿,除《滑稽谲谏》一篇发表于1990年的《戏曲艺术》之外,其余均撰写于2005年之后,陆续发表于《美术报》、《国画家》 、《书法》、《西湖画丛》上。这些文章,都是谈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的。


  但通常研究传统艺术,大多是遵循了西学传入之后的规范,也就是从学术上、美术上来认识传统。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也是致力于学习这些规范,并运用这些规范来进行所谓的研究工作的。但在本质上,我并不是一个搞学术、美术的人,而是一个搞国学艺术的人。所以,这样的研究我感到很不习惯。


  从1995年之后,我逐渐疏离了“学术(美术)”的研究,而回归到国学的“日常和常识”。“日常和常识”,是刘绪源先生从前辈学人身上所发现的“两个秘密”。其实,这本是传统做学问的公开,只是西学传入之后,做学问的方法便转向了“学术和逻辑”,从而使“日常和常识”成了“秘密”。


  大体而言,文、史、哲、艺的研究包括实践,在西学,系作为“专家”、“职业化”的工作而具有“项目”、“课题”的攻关性质,并必须遵守“学术逻辑”的“法制”式规范。因此,他对于工作和生活的认识,便与非专家的工人、农民、商人的“日常和常识”显得很不一样,甚至高高在上。让专家同工人、农民、商人坐在一起聊天,旁听者判然可别他与工人、农民、商人的不同身份。而在国学,系作为“学者”、“非职业化”的工作而具有“生活”的性质,并必然合于“日常和常识”的“礼教”式规范。因此,他对于工作和生活的认识,便与非学者的工人、农民、商人的“日常和常识”显得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加谦恭。让学者同工人、农民、商人坐在一起聊天,旁听者根本看不出他与工人、农民、商人的不同身份。用黄庭坚的话说,便是“平居大异于俗人”与“平居无异于俗人”之别。


  具体而言,比如说“美术教育”。在西学的“学术(美术)”,有专门的美术学院和系统的教学方案,学子经考试而入学,入学后有一年级、二年级的不同课程,课程由低级而高级,循序渐进,到四年级完成全部学分而毕业创作并取得文凭,走向社会。课堂上有课堂的纪律,不能旷课,也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有校外的朋友随便进出课堂打扰教学。老师的教学则有专门的教材并备课,等等。总之,“美术教育”是一项迥异于日常生活的“职业化”工作。而在国学的“日常”,以吴湖帆先生的梅景书屋为例,它不是专门的美术学院,更没有什么教学方案,学子无须经过考试亦可入学,入学先后的弟子可以同堂上同样的课程,没有什么时候毕业的规定,也不发文凭。课堂上完全没有纪律,可以旷课,也可以迟到、早退,老师的朋友更可以随便进出课堂打扰教学。老师的教学没有专门的教材,也不备课,甚至自顾与朋友聊天、喝茶、吃水果而根本不管学生、不讲课,等等。总之,“美术教育”是一项与日常生活无异的“非职业化”工作。



(责任编辑:王昱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