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赝品泛滥原因几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4-26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不久前,广东省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民间藏品免费“鉴宝”活动。

标签: 赝品




    不久前,广东省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民间藏品免费“鉴宝”活动。期间,有91位收藏者带着自己珍藏的450多件书画、陶瓷、玉器、钱币、杂件等藏品来“验明正身”,然而经过鉴定,其中只有23件是真品。专家透露,逾九成是赝品,而真品的文物价值也普遍偏低。


  不得不说,这样的鉴定结果,也再次验证了收藏界颇为认同的“民间藏品赝品超九成”的说法。分析导致民间赝品泛滥的原因,固然离不开藏家鉴藏水平所限,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如此高的赝品比例,我们更应当从赝品的市场供给和藏家群体普遍存在的捡漏心理,更深层次地挖掘原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奢侈品已然不能满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艺术品消费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当下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然不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游戏,越来越多的普通藏家“闻风而动”,纷纷参与进来寻觅商机。俗话说,有商机的地方必然也有陷阱。这在古玩市场同样适用。当今的古玩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赝品已经有了并继续有着稳定的、产量庞大的货源。仿制、做旧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覆盖了玉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几乎所有门类。其产品种类丰富,高、中、低档次俱全,甚至还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启了定制模式。不久前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总案值过亿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不过,纵使古玩市场赝品泛滥,但要从制假方成功流转到销售的最终端——古玩藏家手中,也并非易事。有专家分析指出,“捡漏”心理是藏家上当受骗的根源。很多假货贩子通过编织各种精彩故事,和其他“托儿”一起做局,坑害藏友。加之古玩的价格缺乏完全统一的衡量标准,主观性比较强,普通藏家对于古玩收藏的捡漏心理又“驾轻就熟”,这正是导致大量赝品从市场流转到藏家手中的重要因素。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要根治古玩市场赝品泛滥的顽疾,就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应当持续严厉打击古玩市场上制售赝品的源头和渠道;而对于藏者而言,不仅要积累知识和经验,还应当克制“捡漏”心理。应当相信,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捡漏虽然也偶尔会有,但绝不可能常有。很多价格远离市场价格的东西,首先就应该警惕,收藏讲究的是文化和品位,而不应该是投机。如果拿着投机、侥幸心理搞收藏,很容易吃亏上当。



(责任编辑:王昱澄)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