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文物背后的传承:古代游戏玩什么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5-15 来源:和讯网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踢石球、斗鸡、六博、围棋、双陆、赛马、蹴鞠、打马球等游戏产生了,一代代的人将这些丰富的古老游戏传承至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石陀螺。



木陀螺。



哈密五堡墓葬里发掘出土的飞去来器。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一群孩子兴高采烈

 

  地玩着快乐的游戏,尽情释放着天然的童趣,那是多么值得回味的事情。即使在人类茹毛饮血、穴居巢处的时代,人类也会苦中作乐,围猎回来后跳起欢快的舞蹈,或相互追打。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踢石球、斗鸡、六博、围棋、双陆、赛马、蹴鞠、打马球等游戏产生了,一代代的人将这些丰富的古老游戏传承至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在古代新疆,飞去来器、抽陀螺、打马球等游戏比较受人欢迎,那么,这些游戏曾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不妨让我们重新回到远古的从前,回味那有趣的点点滴滴。玩飞去来器

 

  198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员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哈密五堡墓葬里发掘出土了飞去来器,这件飞去来器长45厘米,用木头制成,一头粗,一头细,自然弯曲着,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充满了童趣。

 

  飞去来器如何玩呢?古人为什么将它带入墓葬?现场的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它,在心里猜想和思考着。

 

  无独有偶,到了200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洋海墓葬时,再次发现了几件2500多年前的木质的飞去来器,其形制与哈密五堡墓葬中发掘出土的飞去来器基本相同。

 

  看来,飞去来器在古代新疆特别是东疆地区,是比较受人欢迎的,考古工作人员的视线和思绪,由此再次向更加遥远的年代延伸。

 

  原来,飞去来器在史前时期是人类重要的一个狩猎工具。它简单而又巧妙,用来捕获禽。具体使用方法,就是把飞去来器瞄准鸟儿投出去后,如果没有击中目标,它就会绕一圈,回到主人身边。古时候,人们一边用飞去来器狩猎,一边享受着狩猎带来的刺激与快乐,后来,有了弓、箭和枪等,它便被人们渐渐淡忘。

 

  飞去来器也叫曲棍,最早是澳大利亚土著人使用它。如今在澳大利亚岩洞里土著人的岩画上,就有它的画像。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如欧洲、非洲、亚洲,也都有飞去来器的考古发现,如今收藏在世界各国博物馆。这说明,很早的时候,世界各地都有人使用飞去来器。

 

  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古埃及的木质的飞去来器,它长40厘米,夹角大约有130度,距今3500多年。荷兰来顿国立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飞去来器,是烧制成的彩釉陶器,长37厘米,中间微曲,没有明显的夹角,看上去像一条鱼,上面绘着眼睛和埃及国王图特卡蒙的名字,距今3100多年。我国学者陈星灿先生认为,飞去来器是古埃及富家子弟捕获水鸟的武器,古埃及人相信水鸟是威胁世界秩序的敌对力量。

 

  据考证,早期飞去来器的形状是曲尺形的,后来慢慢有了各种式样,比如“V”字形、香蕉形、钟形、三叶形、“十”字形、多叶形等。

 

  如今,不少欧美国家的人将飞去来器看作玩具和运动器械,利用它开展投掷比赛,这一比赛项目很受群众欢迎。在德国,世界性的飞去来器锦标赛也举办得如火如荼,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奥运会会徽上,奥运五环标志之间,一个用飞去来器组成的举着奥运会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代表着这个国家古老的文化。现在,在很多国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草地上、戈壁滩上、旷野中,人们不停地向空中抛出飞去来器,它令人久玩不厌。

 

  而在新疆,据考古专家考证,飞去来器这种游戏,3000多年前出现在哈密和吐鲁番后,当时可能盛行,但并没有一直流传下来。因为到现在,这些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它的踪影。抽陀螺

 

  与飞去来器相比,陀螺似乎为人们所熟悉。记者在哈密地区博物馆历史展厅,见过一件木质的石制陀螺,它距今3000多年。

 

  记者了解到,陀螺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儿童玩具,大部分都是木制的,也有陶制、竹制、石制等。不少陀螺都是圆锥形的,上大下小,锥部加了铁钉或钢珠,以便在地面上进行旋转。玩法就是先把鞭绳缠在陀螺上,将陀螺放在地面或冰面上,再将鞭子甩出去,并且松开手中的陀螺,让它旋转。陀螺一边旋转,人们一边用鞭子抽打它,使它旋转不停。

 

  “陀螺”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

 

  记得小时候,人们将抽陀螺,叫“打牛牛”。那时候,没有楼房,人们都住在平房里,若附近有涝坝,一到冬天,涝坝冻上厚冰之后,很多人就会跑到冰上去“打牛牛”。虽说,天气寒冷,但陀螺在光滑的冰面上,长时间地转啊转,一直不倒,大家都玩得畅快,其乐融融。

 

  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并不鲜见,人们对陀螺的熟悉程度,不亚于童年玩耍的其他游戏,它还被赋予了各种寓意。

 

  陀螺在古代西方是富足的象征,甚至被人们当作祭品来祭神。中国最早的陀螺发现于山西省夏县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是陶制小陀螺。在晋代,我国还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那么,为什么把竹蜻蜓叫“中国陀螺”呢?原来,“陀螺”这个术语被正式提出来,是19世纪中叶的一位法国物理学家。英语中,陀螺即“回转体”的意思,即它是在地上旋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故竹蜻蜓亦可说是一种陀螺。

 

  1889年,奥地利有位军官将陀螺应用在军事上,成功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陀螺自动操纵舵,并把它装在鱼雷上。装有这种仪器的鱼雷,能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此后,陀螺被不断用于各种交通工具上。

 

  据史料记载,宋朝人把陀螺这种玩具叫做“千千”。它是一个长约3厘米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时,谁转得最久,谁就是赢家。当时,宫廷里的贵妃们时常玩“千千”,打发寂寞的时光。

 

  抗日战争时期,抽陀螺游戏在男孩中非常流行,而且与抗战联系起来。当时的老北京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那时候,日本鬼子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与日本鬼子狼狈为奸,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老百姓(603883,股吧)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之愤恨。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陀螺在全国各地的集市上都有卖,一般出自木匠之手,还用油漆涂上颜色。院子、马路、操场上,只要地面稍微平整光滑,都是孩子们抽陀螺的地方。

 

  抽陀螺被无数孩子们喜欢,后来慢慢地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并于1995年被正式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赛场上,选手们激情挥鞭,陀螺旋转不停,呼声、掌声响成一片。陀螺,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小物体,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打马球

 

  打马球,也是古代西域流行的一种游戏。位于吐鲁番市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曾出土过一件唐代打马球俑。这件俑上的人,骑在马上,留着八字胡,身穿圆领紧身绛色长袍,足踩马镫,两眼紧盯地上,手臂挥动球杆,好像一个真实的人正站在你面前挥杆击球。

 

  这件打马球俑,让很多人想起了目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打马球文物——陕西省乾县发掘出土的一幅《打马球图》壁画,上面画着唐代最风行的打马球运动。画中,骑马人纵身一跃,马蹄腾空,骑马人手持球杆,奋力击球,其动作和眼神十分传神。

 

  故宫博物院目前珍藏了一面唐代打马球铜镜,其制作工艺精湛,镜如八瓣菱花,上有4位马球手,相互追逐,挥杆击球。

 

  扬州博物馆、安徽怀宁县文管所均有一面唐代打马球纹镜,为其镇馆之宝。镜子刻有圆形的八瓣菱形花纹,上面有骑手们鞠杖抢球,反手传球,让人好像看到了当年唐朝人正在进行的一场生动活泼而又激烈的打马球比赛。关于打马球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

 

  据了解,打马球源于波斯,汉代传入我国,到了唐代,深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风靡于宫廷、显贵和军队中,后来成了一项广受人们喜欢的体育活动。据相关文献记载,唐朝皇帝大都亲自打球,皇宫里,还有好几处专供皇帝游戏的马球场。特别是唐玄宗24岁时,曾参加了一次与吐蕃人的打马球比赛,球打得潇洒、漂亮。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打马球的广为流传,使部队官兵也把打马球当成一种军事训练,无论是打仗,还是观看比赛,都能让众多官兵精神振奋,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文人们则将打马球当成夺取功名的一项活动。如果谁不会打球,会让进士科盛会扫兴。另外,男人喜欢打马球,一些仕女也喜欢打马球,球杆弧线中,是她们上下欢腾起跃的身影。

 

  那么,唐代中国为何如此盛行打马球呢?新疆考古专家认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平安,天下富庶,人们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这时候,作战的军士需要练武,闲暇的富民需要娱乐,打马球运动便随之兴盛。

 

  而吐鲁番地区哪些人喜欢打马球,他们有没有举办过打马球比赛?自治区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郭金龙认为,唐代中国盛行打马球,西域也不例外,至于哪些人会打马球,是不是举办过打马球比赛,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当时生活在吐鲁番地区的不少汉族人,都是从中原地区来的,他们都喜欢打马球。郭金龙认为,打马球是西域和中原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丝绸之路文化繁荣的实物例证,应当让这种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马球飞旋,西域和中原人共舞,隐约中,记者仿佛看到一位位西域的武将、士兵、文人、仕女,穿越时空,从壁画、纹镜里款款地走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打马球的愉悦和快乐。



(责任编辑:吴海花)

why most women cheat riaservicesblog.net most women cheat
free spyware apps for cell phones turbofish.com spy on cell phones
symptoms of an std in women go treatment for gonorrhea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