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老苏州"过年有讲究 大年初一基本不走亲戚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2-16

摘要: 至今老苏州大年初一基本不走亲戚,在家早早吃了象征团圆高兴的圆子糕汤,垃圾不动、水不外泼、讲吉利话,不吃粥、泡饭。

标签: 过年


桃花坞木刻年画《老鼠嫁女图》

 

    至今老苏州大年初一基本不走亲戚,在家早早吃了象征团圆高兴的圆子糕汤,垃圾不动、水不外泼、讲吉利话,不吃粥、泡饭。

 

    元旦:新年第一天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是“三元之始”,“八节之端,三元之始,开甲子于新历,发风光于上春,七十二候之初,三百六旬之首。”旧俗,元正,大户人家家中男性结队展墓,谓之上年坟,但百姓人家则多在家中悬挂祖先画像,以茶果祭拜。

 

    古时大年初一要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邪,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度朔山上有天鸡,它一唱,天下开始启明。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作为新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的饮食也非常讲究,寓意平安、健康、团圆。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写道:“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鸡子即今天的鸡蛋,椒酒是椒柏酒的简称,可以祛除病痛;而辛盘的全称应为五辛盘,包括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意谓“发五藏气”。其实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有名的中医,有人说是孙思邈,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村子里的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在古代喝屠苏酒时,“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渣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随着历史的变迁,椒酒和五辛已渐渐淡去,但在苏州还常用其他物品替代,就是黄连头。吴中乡村于上年四五月间摘取黄连嫩头,以甘草汁腌之,明年开春“食之,可解内热”。清顾禄《清嘉录》卷一记道:“献岁,乡农沿门吟卖黄连头,叫鸡,络绎不绝。”因就冬天御寒多用炭火,立春后需清肺热,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甘草配黄连头,苦中有甘,因此成为新春保健小食。

 

    口彩:新春里的吉祥口号

 

    新年伊始,爆竹必不可少,人们喜称“开门爆仗”,祛除疫疠,祈求平安,更据其自然属性追求“步步高升”的好口彩,又称“高升”。到了清末,过年食俗变化较多,讨口彩的意味也愈加浓郁,象征团圆、高升的汤圆、春饼、年糕越来越受到欢迎。包天笑《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记载道:“元旦起身,向父母及长亲拜年以后,便吃汤圆。汤圆以粉制,小如桂圆核,煮以糖汤,苏人称之日‘圆子’,非仅是元旦,即年初三、立春日、元宵夜,亦吃圆子,大约以‘圆’字口彩佳,有团圆之意。每晨每吃自制的点心,直至元宵为止。在此过程中,例不吃粥。但在年初五,俗称财神生日,则吃糕汤,又曰元宝汤,因年糕中有象形作元宝状者,切之煮糕汤,亦好口彩也。”除此以外,新年第一天还要讨个吉利口彩,有着许多言语和行为禁忌。初一因为是新年第一天,俗信关乎一年运道的好坏,所以从古至今被人重视,认为需要小心度过为妙。至今老苏州大年初一基本不走亲戚,在家早早吃了象征团圆高兴的圆子糕汤,垃圾不动、水不外泼、讲吉利话,不吃粥、泡饭,有的还踱步到观前街茶馆点个橄榄茶,称元宝茶,讨个新年吉利的好兆头。明唐寅《岁朝》咏道:“海日团团生紫烟,门联处处揭红笺。鸠车竹马儿童市,椒酒辛盘姊妹筵。鬓插梅花人蹴鞠,架垂绒线院秋千。仰天愿祝吾皇寿,一个苍生借一年。”

 

    重礼:贺节纷纭飞帖过

 

    初二女儿可归宁,亲戚往来饮年节酒,旧时通常招待亲戚拜年用八盆一暖锅,清金孟远《吴门新竹枝》咏道:“贺节纷纭宾客过,年东菜点费张罗。家常小宴无多味,装点八盆一暖锅。”相沿至今如此。

 

    远亲朋友之间如不求见面,则遣童仆或家人分投名纸,美其名曰“飞帖”。明文徵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据记载,曾经有位大户人家遣仆人投帖,仆人贪酒,被人家灌得醉醺醺,人家抱投帖的袋子换成了自家的袋子,仆人浑不知道,仍然背着去下一家投帖,自家主人的帖子因此没有送出去。

 

    祭家堂:老鼠嫁女日

 

    初三,晚上早早关门,关灯睡觉,称“老鼠嫁女”日宜早睡。这一习俗有三层含义:一为“收买”,希望老鼠一年不要祸害粮食,放少许粮食在厨下或墙角,候鼠食之;一为“节俭”,早早关门预示不能浪费,珍惜“粒粒皆辛苦”;二为“求财”,俗称初三是“关黄金”日,留住财气十分重要。而早在腊月里在苏州玄妙观年画市场,乡民购买桃花坞年画《无底洞老鼠嫁女》这天也早早贴出应节,这幅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的年画,生动地描绘了无底洞老鼠嫁女豪华的排场和贿赂老猫的情景,也是孩子们新年的最爱。同时也是祭祀家堂神的关键日子,是日晚用锭帛接灶神。所谓家堂神指门神、行神、井神、灶神、仓神、家宅中的土地神(地基神)等,苏州人称家堂,都是保护家宅的神祇,常常不限于一位,故民间有家堂五神、家宅六神等说法。旧俗年初三需要接灶神下凡,同时祭祀家堂神。现此俗基本消失。

 

    新年期间有“烧十庙香”的习俗,各镇各村的十庙香有一定的流程,忌走回头路。烧好后,回家必炷香于家堂司命诸神之前,曰回头香,这才预示着仪式的结束,且待来年再次行过。袁景澜《十庙香词》诗云:“吴中士女皈西方,一年心事烧春香。礼多为贵拜十庙,试灯风里斗新妆。”此俗至今仍然在一些乡村流行,有的地方农村妇女吃罢年夜饭后,就开始去附近庙中争烧头香了,进而新年里三五结伴到苏州城中玄妙观、城隍庙,城外上方山等处一一烧香为家人祈福,演成风气。

 

    路头菩萨——得罪不起:

 

    初五迎财神

 

    时至大年初五,苏州地区的百姓总会把一句话记在心头:“路头菩萨——得罪不起。”正如清顾禄《清嘉录》所言:“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必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清袁学澜《接五路》诗云:“送穷迎富乐新春,里俗争酬五路神。”有人欢喜有人忧,商家还借这个机会解雇一些不得力的员工,留用的,烧香燃烛祭祀路头,吃路头酒。其实财神还是赵公明为正神,又称元坛神,清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云:“祭于厅事,参以元坛神,谓神掌天库之财。连夜街巷爆竹声声,各家各户备好牲醴,争先为利。富者鼎俎,贫者盘飨,罗列几案。”

 

    旧时接财神叫接路头菩萨,后来叫财神菩萨,过去苏州人不做生意一般不接路头的,做生意的人家在初四夜半11点开始举行,在这家店铺里做活的伙计都要请得来吃路头酒,如果被请来接路头、吃路头酒,这一年的工作算是保住了,吃完路头酒就是年初五开门做生意了。接路头最讲究的是要有条活鲤鱼,以为活鲤鱼跳出来为上上吉。此外供桌上有猪头、全雄鸡、鲭鱼等,鲤鱼放勒铜盆里,水要少放,如果跳出来就大叫鲤鱼跳龙门哉。接好路头,这条鲤鱼要放到西园放生的。一般接路头不放爆仗,据苏州上年纪的人说放爆仗要把路头菩萨吓跑的。只有年初五早上开市放爆仗。路头的纸马,通常是用黄表纸印的五个路头,两尺长,蜡烛店里有的请(格),印刷的质量不好,图案常常模糊不清,老苏州有句俗语——印不清的纸马。送路头要买一种叫“端”(音)的贡品,用黄表纸卷成筒状,一捆,上面用红纸裹好,钱粮黄色一打上面有图章,也是印不清。现在看路头菩萨也受贿的。全雄鸡尾巴上的毛不能拔掉,两头一拗,翘起来如元宝状,一把葱插在鸡的嘴里,老人们说是让路头菩萨聪明地帮伲(吴语:我们的意思)发财。后来又有了刀上撒盐,谐音“现到手”(吴方言谐音)的做法。

 

    苏州人接财神的风俗,至今依然。各大庙宇凡有财神殿,无不蜡烛荧荧,香烟袅绕,人声鼎沸,而且接财神也成为了一些景区新年的旅游迎新活动,如正月初五这天,苏州古城区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山塘街迎财神活动,古镇周庄也有迎财神到周庄过年的活动。



(责任编辑:吴海花)

venereal diseases male std symptoms what does chlamydia do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hiv link treatments of hiv/aids
android apps free read how to spy on a android phone
abortion 8 weeks west-bot.com during pregnancy
free spy software click free spy for cell phones
married men dating wifes that cheat woman affair
why are women unfaithful riaservicesblog.net reasons women cheat on their husbands
the history of aids site aids in africa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