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陶瓷当成“特殊文化”现象来研究
丁志德:文化部下属的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成立了陶瓷艺术研究所,聘请您为研究所所长,赋予您这样重要的艺术职责,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前景?
夏德武:今天文化部下属的中国国家画院和以往我们所认识和接触到的中国国家画院有所不同,画院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增加对多种艺术门类的研究,在公共艺
术院成立了陶瓷艺术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历经一年时间的筹备和策划,我受托起草文本和研究章程,提交文化部审批和注册。陶瓷艺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分为四大板
块:常规性的日用陶瓷器皿设计研究、陈设艺术陶瓷研究、传统陶瓷艺术研究和当代陶艺研究。当然,由于条件所限,我们无法实现这四大陶瓷板块齐头并进的研究
局势,但作为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我将和其他几位副所长
(来自全国重要艺术院校陶瓷专业的教授)一起,为推动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作一些努力,有针对性、阶段性、探索性地对不同的陶瓷领域进行研究和引导。既然有
了文化部下属的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就要把陶瓷当成“特殊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唯有如此方可建立一个重视学术、提高艺术、讲究品质的
交流平台。组织相关展览和论坛,是研究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所今年已经完成了征集全国当代陶艺家的50件作品的工作,其作品将和其他艺术门类一起,
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世界22个国家巡回展出,巡展后将长期陈列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这是中国国家画院成立之后我们做的第一项工作。此外,我们还会不定期召
开四个陶瓷研究方向的学术活动,集大家之力,创造和发现一个既适合于中国文化背景和审美特点,又具有当代陶瓷文化精神的发展方向。
如今,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当代生活的节奏以及当代科技的需要,今天的陈设艺术陶瓷应该如何发展,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完全依靠仿古的
方式显然是不行的,当代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要求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陶瓷设计师和艺术家有所突破,创造出适合于这个社会的新产
品。总之,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陶瓷艺术研究所的建立就是要为这个行业服务!
实现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丁志德: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您认为,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有什么相通性和差异性?
夏德武:就陶艺而言,它跟其他艺术有着相通性与差异性。相通性在于近百年来由于陶瓷这个材料被许多艺术家所运用,那么现代艺术的艺术家从毕加索、米罗、
高更、马蒂斯等都或多或少地用陶瓷来表现过他们的艺术观念。在这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下,艺术运动产生了变化,那就是把陶瓷作为一种特殊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作
为一个概念和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是很“年轻”的,在艺术史上也就一百年左右。在中国,现代陶艺这一造型艺术门类出现在
20世纪90年代初,在整个艺术领域中有一定的边缘性,甚至今天仍不被全面认可,这是个现实。但就陶瓷艺术而言,在中国,其历史要比其他门类久远许多,当
人类还没有用其他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时,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陶瓷艺术都是造型艺术最早的起源,我们说的彩陶时期实际上是陶瓷艺术的雏形。用黏土和不同的
矿物质颜料经过火的煅烧,所形成的器型与画面表现本身就是艺术品,只要参观过世界各大艺术馆,你就会发现人类早期这样一个艺术创作行为。我们所知的陶艺这
一概念属于现代艺术范畴,如果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那就是其材料性和工艺性。陶瓷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是一门经过火烧的艺术;油画是只要有油画布、
笔和颜料就可以完成一个创作过程;雕塑的材料相对比较丰富,如铁制、木制、琉璃、陶瓷等;版画离不开石板、铜板、木板,中国画的历史比较悠久,用宣纸、墨
色来完成画面。这就是陶瓷在材料方面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说起表现性,陶瓷这个材料与雕塑有相似之处,要通过人手的捏、盘、揉、堆、刻,并加上釉色烧制
来完成。釉色分为高、中、低三个温度。烧制的类别也有很多,如柴烧、乐烧、盐烧、煤气烧等,由于环境问题的限制,如今的烧窑大多是煤气烧。烧窑还需要一种
气氛,氧化烧和还原烧,其结果大相径庭。在不同的含氧量的条件下,陶瓷会产生千万种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窑变”,也就是在高温条件下化学物质以及矿物质的
不同反应。陶瓷本身材料的审美性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极大的差异,由于其神秘性、偶然性与不可控性,陶瓷成为一个颇有魅力的艺术形态。
中国古代陶瓷与西方陶瓷具有天壤之别,因为在历史上,中国的陶瓷领先西方陶瓷上千年,当我们所烧制的瓷已经非常成熟时,西方还无法烧制出来。所以从中国
民族文化形态来讲,陶瓷艺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且具有独特民族特点的艺术种类,值得骄傲。我们创造了人类共有的陶瓷文化,这是让全世界文化形态都认可的特殊
的令人尊敬的陶瓷文化艺术,而今天在当代艺术为当代生活服务的条件下,陶瓷艺术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艺术与艺术之间界限的模糊性。艺术的表现形态
日新月异,行为艺术、垃圾艺术、大地艺术、后现代艺术、生活艺术层出不穷。所以对于艺术的界定,就陶艺而言不能割离当代艺术的大背景,只有在这个大背景下
思考陶艺的艺术表现形态才更有价值,别无选择。
相通性则是在对艺术的把握与理解上,我们知道作为设计也好、纯艺术创作也好,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只靠灵感去创造的,不能因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而孤芳
自赏。从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需要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千百次的实验,真的很难把握对于陶瓷材料的运用,除了艺术观念上的相通性之外,还表现在对
一个艺术家的跨界性思维方式上,今天的陶瓷对艺术家来说只是一个特殊材料而已了。由于中国这一经典浓厚的陶瓷文化历史,中国陶瓷艺术面临的研究可能与西方
的陶瓷艺术家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我们身后的陶瓷文化积淀。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文人精神与陶瓷、玉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是西方人很难理解的,汝窑、越窑、
耀州窑、湖田窑等都是在中国北宋南宋以及元明时期文人墨客以及达官贵人乃至宫廷所追求的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反映出一种特殊的审美——温润、含蓄、致远
的文人情怀,它也是适合东方哲学文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艺术载体。所以中国的陶瓷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是更严峻的,平台也是更高的,除了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关系,还要了解西方当代艺术的渊源关系。这对于中国陶艺家的考验可能会更大。
丁志德:民间的陶瓷艺人、瓷区的陶瓷艺术大师、学院派的陶艺家、社会上参与陶瓷艺术制作的画家和当代艺术家,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如何识别其陶瓷艺术作品?
夏德武: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许多人对所谓陶瓷艺术现实表象认识的纠结之处。中国有着比较悠久的陶瓷文化,有着很辉煌的陶瓷艺术发展史,但是从专业角度
讲,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传统陶瓷与陶瓷艺术的区别是什么,今天还要去拷贝传统陶瓷的价值在哪里,以及学院派的艺术家、陶艺家是以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介入当代陶
瓷创作形态的,对于瓷区的陶瓷艺人所掌握的工艺材料技术又如何去鉴定其审美,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着他们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依赖的状态。
首先谈谈所谓的民间陶瓷艺人。从古至今,在中国工艺美术时期产生过许多知名不知名的老艺人或者叫匠人,他们创造了大量不朽的工艺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从中
国工艺美术史里面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古人席地而坐的竹编席子都是艺术品,通过劈竹等工序手工制作,这是上千年来艺人们摸索出来的定律。陶瓷也是如此。中
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宋代的五大名窑出现之前,已经有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唐以后北宋五大民窑的繁荣与成熟,并达到审美上至高无上的境界。定窑在北
宋时期专门为皇家生产日用陶瓷,运用北方当地的原料烧制而成,其制作工艺——刻画、印花、雕花、镂空等表现手段温润,技术非常娴熟,虽然不是艺术家所完成
的,却胜似艺术家的表现效果。这是陶工们在掌握运用某种工艺技术的情况下的自然流露。精细而不繁杂,温润而不张扬。而这些技术的创造者们,从拉坯开始,没
有几代人对于几种形制不断的探索传承,就无法产生今天看来如此经典的器皿形态。从修底、修足到完成刻花、上釉、干燥、烧成,没有一个环节要求不是苛刻的,
有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会导致这个陶瓷成为废品,这些都是民间艺人所创造的。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如此高的艺术水平、如此娴熟的艺术技能,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学
习与研究。
下面说磁
州窑。虽说磁州窑是北宋时期的民窑而不是官窑,但和唐代的长沙窑一样,拉坯后由很多画工绘制画面,是以画工见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城一隅,陶瓷颜
料在坯体上运用得如此娴熟,其运笔与中国画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在今天看来,行云流水的画面也是民间陶瓷艺人所作,今天所有的艺术家、画家看了北宋时期所
绘制的画面都为之折服。那十几代人所传承下来的娴熟程度,从其量到质的飞跃创造出了技术上完美的巅峰时期,其家庭、师承形态是今天的社会形态不能比拟的,
这也是民间陶瓷艺人在今天很难找到的原因之一。景德镇似乎还保留了一些这样的艺人,他们传承家族或师傅的特殊工艺与技能,比如汾水,在青花料中用水和料的
关系来行笔,其快慢节奏、料的多少都决定着整个画面的效果,康熙时期的汾水尤其温润透彻,也正是因为技术的娴熟才留下了如此之高的审美标准。
下面谈陶瓷艺术大师。今天所谓的陶瓷艺术大师与古人有着一定区别,在历史上很少有大师这样的字眼存在,其在今天的社会功能决定着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名分和
称呼,社会形态、体制的利益都决定这些所谓的各类艺术大师的存在,这与商业有关,与经济有关,与社会有关。现如今大师称号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够称之为大师
的作品少而又少,有一些甚至还不如一个民间艺人常年用一种方式娴熟地掌握一种手法所表现的艺术高度。陶瓷大师们虽然在今天有了一些新材料的探索及运用,在
工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画面上也有着不一样的装饰特点,但这些都不足以证明今天的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超过了古人,其艺术价值在中国悠久文化和世界的大平台
上并没有分量,更不被国际上所认可。但它们有市场,有需求,被某些领域所认可、百姓所接纳,这些有利于大师生存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今天的艺术大师层出不穷,
但大师有着我们必须承认的优势就是在绘制陶瓷工艺上,其对于材料技能的掌握要优于其他画种的人们。在我们今天对于大师的评定中,他们能否掌握某种别人掌握
不了的材料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他们的经验所决定的。我并不认为由此便可成为陶瓷艺术大师。另外,有些机构和评委在对认定陶瓷艺术大师的专业水平上,
极其不专业,也很可笑!
学院派的陶瓷艺术家,我并不认为他们就是最好的陶瓷艺术家,但客观地讲,由于他们受到系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在一个文化相对集中的学院里受着不同领
域艺术的影响,所以在艺术创造力和文化思维方式上有着一定优势。虽然他们缺少对陶瓷技术及材料的熟练把握和表现,但从某种形态上讲,在这个时代,很多陶瓷
技术的不成熟却变为被艺术家所利用,这也许是作为当代艺术家来做陶瓷的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当代陶艺的好与坏,取决于它们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效果。当
然,学院派中的陶艺作品,有很多都带有明显的实验性,是不成熟的。但就总体而言,学院派出来的陶艺家的作品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与当代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
实。
另外,当代艺术
家积极地介入陶瓷创作,用陶瓷材料来表现其艺术主张,这是好事,从中也能看出,许多艺术家虽然对于陶瓷材料并不熟悉,但仍然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当代陶瓷艺术
品,这是一个潮流,也是一个方向。陶瓷材料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特殊表现媒介,所以我们不能把相同的标准强加在另一群人身上作为唯一的要求。
事实证明,我们只能让其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共同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陶瓷艺术的百花齐放。
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丁志德:目前,国际上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
夏德武: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一人很难完全做出客观的回答,要回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当代陶瓷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高是客观事实,究其原因,一方面
是由于我们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史,这使得中国陶瓷文化给予了世界各国底蕴深厚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西方的当代艺术家想看到中国的当代陶瓷。我们存在的
问题就是对陶瓷艺术而言,一方面是我们过分传统,也就是说我们仿古但又做不到古人那么精致,这在整个国际平台上留下的印象就是只能制作仿古的工艺品,也就
是所谓旅游产品的范畴;另一方面,我们的当代性观念跟不上世界,世界上的整个陶瓷文化形态相对于我们而言早出三四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现代艺术运动、现代文
化、现代工业科技、现代文明的发展落伍,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我们打开国门与国际交流已经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了,说起来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因
此我们没有理由说自己是最好的,这是第一。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第二是材料,陶瓷是一种特殊材料,它不光是艺术家创作的观念,还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一个产
物,科学首先表现在材料上,今天我们的陶瓷材料在世界上还是落后的,唯一让世界折服的是,在历史上能够烧制出那么好的白瓷是由于高岭土在景德镇的发现,然
而今天高岭土在世界各地到处都是,已经不带有很强烈的独特性了。青花是在元以后很多年的一种装饰方法,但现如今很多地方都可以烧制青花,只不过没那么正宗
而已。工艺上的闭关自守导致我们对于事物判断的不客观性。第三,科技表现在烧成,如今我们想要烧制出无光的釉色依然没有很大的把握,依然停留在探索阶段,
而有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包括北欧的一些国家,就已经能相对地把握陶瓷的可控性了。欧洲陶瓷中心是世界上最具水平的研究机构,我曾在
那里工作过三个月,其陶瓷材料的实验室反映出他们一种非常严谨的研究态度,一个釉色从高温到低温,从有光到无光,可能会延伸出三四十个品种。几万种颜色在
他们的实验室里都有试片,艺术家只要通过数据库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颜色的烧成方法并达到特殊的材料效果。这对艺术家有很大的帮助。而今天在中国的瓷区,如
果你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中达到某种特殊效果,这是难以想象的,即使连出现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对于规律的掌握是这个国家如何
理性选择这个行业的一个基础。必须要科学地介入一个运营模式才能帮助这个行业提高水平。我们的科技与管理水平还很落后,这个滞后的因素导致我们今天陶瓷艺
术的材料根本不领先。我们的艺术观念跟世界相比起步很晚,现代艺术运动在我国几乎没有,甚至直接进入了当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所以我们对工业革命以后的现
代艺术运动几乎没有经验,底蕴不够。
中国所有艺术家紧抱不放并以此为乐的传统,荷花山水花鸟,甚至画面都与传统相同,但在国际文化陶瓷艺术平台上让世界看时,却像是一个人的作品,究其原
因,那就是现代艺术的灵魂与个性没有了。艺术没有自己的语言就像文章没有主题一样索然无味,与语言相同。这就是艺术必须要有个性的原因,也是今天我们比较
难选出有个性的、可以代表中国艺术家水平的作品来让世界认可的原因所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对于一个学者来讲,早一天醒悟与接受,早一天探索与发
现,并去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便早一天成熟。
让现代陶艺朝着纯艺术领域方向发展
丁志德:现代陶艺的表现性都包括哪些方面?
夏德武:从我国现代陶艺存在的现状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是器皿性陶艺。这些占整个陶艺创作作品比例较大,拥有很多作品的陶艺家们,以传统陶瓷
造型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陶瓷器皿。这些陶艺家在展现个性色彩上存在问题,在仅有的两根线上做文章,其造型已经被古人用绝了,
难以有新的起色。因此他们就在画面上做文章,增强画面肌理效果,可以留下手工痕迹,以防重复的印记;减弱传统曲线造型的儒雅之气,增强现代直线造型的简洁
大方;改变形体的局部,或增加器物的罗叠与重合。总之,能想到的十八般武艺都派上了用场,目的在于使作品具有现代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力争体现出陶
艺家的个性和创造性。二是雕塑性陶艺。这些陶艺家大多是学雕塑出身的,有较强的写实功底和造型能力。他们在长期泥造的过程中去感悟泥性、熟知泥性、把握泥
性,因而在陶艺造型以及塑或雕的手感上都有得天独厚之处。这部分陶艺家的作品大都“以人为本”,表现人物的特质动态及表情,因为在成型工艺和烧造上与一般
性雕塑有所区别,所以陶艺雕塑家常利用材质作肌理效果,以达到感化和刺激观者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是一般性雕塑所不能及的。三是组合性陶艺。出于标新立异的
构想,把陶瓷与其他材质结合在一起,使作品中产生某种内在的哲学的或情感上的联系。制作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把可以与黏土结合在一起的金属材料一同烧
络,另一种是把预制好的不同材质相结合的陶瓷材料部分进行烧造后再组装到一起,如陶瓷与木、陶瓷与石等组合方式,手段有所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使陶艺
作品有更好的展示效果,容易与传统的陶艺形象拉开距离,以便形成自己的陶艺个性语言。四是综合性陶艺。这部分陶艺家的作品既不是雕塑性的,也不是器皿性
的,似是非是的造型使你无法用传统的造型眼光来给它们定位。他们用具体的媒材做抽象的表现,挖空心思探求新的表现语言,不拘泥于固有的清规戒律,敢于取各
家之长而大胆综合为己所用,充分发挥现代陶艺造型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在感性认识上融入意象思维观念,创作出容易令人耳目一新的陶艺文化符号。以上四类现代
陶艺表现形式,也许不能囊括中国陶艺现状的各个方面,但总体上反映出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陶艺家创作队伍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才将现代
陶艺的创造特征从他们所依附的传统形态中解放出来,并正朝着纯艺术领域向前发展。
(责编:陈珍珍)
treatment of hiv/aids
click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aids
free spy software
site free spy for cell ph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