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张雄艺术网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 > > 正文

夏德武:陶瓷创作和教育不可剥离纯艺术范畴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5-04

摘要: 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是为我国陶瓷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群体中的领军人物之一。近日,笔者采访了夏德武先生,对话陶瓷艺术,以期为推动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


  原标题: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纵横——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夏德武




  夏德武

夏德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陶瓷艺术与世界艺术的交融,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家承担起发展国粹文化的使命,以手工性创造为基本特征 的中国陶瓷艺术,突破传统以机械复制和重复为特点的陶瓷艺术品的局限,使我国的陶瓷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国际艺术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地位 越来越高,陶瓷艺术品价值逐年攀升。夏德武先生便是为我国陶瓷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群体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多年来,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培 养着新一代陶瓷艺术学子;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研究所的陶瓷艺术首席专家,他潜心研究国内外陶瓷艺术特点、发展规律与方向,发表了一批极具学术价值的 论著。难能可贵的是,他努力将自身的艺术造诣付诸创作实践,其作品为一些国家艺术馆收藏,并为国内外大批收藏家所追逐。近日,笔者采访了夏德武先生,对话 陶瓷艺术,以期为推动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

  陶瓷创作和教育不可剥离纯艺术范畴



夏德武作品


  丁志德:陶瓷艺术是我国代表性重点国粹文化艺术品种之一,具有在世界艺术领域无限放大的广阔发展空间,请您谈谈目前中国陶瓷艺术的大学教育情况。

   夏德武:陶瓷艺术在大学里的专业教育是英国手工业运动和欧洲现代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成立的学科,也就是陶瓷艺术设计与制作。19世纪下半 叶,英国首先出现了恢复手工艺运动。莫里斯是这一新运动的发起人。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一批有着艺术追求的工艺人才脱颖而出。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完全抄袭 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而是从民间陶瓷和传统中广泛吸收艺术营养和创作灵感,分别形成了两大陶瓷艺术创作阵营和所谓流派:一是以民间陶瓷为基础的民艺派,二 是受工业产品影响的技术派。两派之间从本质上讲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都属于在传统意义的生活用瓷范畴内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再创造。中国类似的专业教育是于 20世纪50年代初,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最先开设的,这也是中国最早在艺术教育上成立的陶瓷艺术专业。到今天,全国各地的专业美 术院校基本上都设有陶瓷专业,一些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学院也有着一些陶瓷艺术设计和陶瓷艺术创作的教育,还有一些带有大专和中专性质的陶瓷艺术专科学 校。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方式,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了近五六十年的陶瓷艺术教育的经历和积累。要说起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从较早的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陶瓷艺 术教育说起,因为在学术上此专业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实际上是为当时轻工部下属的陶瓷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其主要的教育方向是日用陶瓷设计,所谓继承并发扬传统的陶瓷艺术, 利用陶瓷装饰手段和方法,成为其主要(图案设计)教育模式。图案教育就是在一个器型上进行图案美化,采用二方连续与单独纹样,为大工业生产的陶瓷制作花 纸。该教育模式在中国几十年里未改变,这期间确实也为生产瓷区培养出一批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比如景德镇一些国营的大型瓷厂,唐山、淄博的一些陶瓷工业,还 有湖南醴陵、河北邯郸的一些瓷区,这些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毕业的学习陶瓷设计的专门人才实际上是在设计一些茶具、咖啡具和日用瓷。回顾过 去陶瓷行业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我们对于陶瓷设计的教育更偏向图案化装饰化教育,甚至四十多年来一直是一种模式。举例来说,一套咖啡具,选择一种图案来 进行美化,去发现它们的统一性,在盘沿上,壶体的某个部位茶杯的周围采用二方连续等手法形成装饰带,看上去不失为一种 “俗美”形式。一方面是当时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方式决定了这样一个生产结果,另一方面大众对陶瓷的审美要求并不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们国家跟世界走得更近了,我们也引进了很多国外的陶瓷艺术家,也有人出国学习一些现代的陶瓷设计。近二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 陶瓷艺术教育和20世纪50年代后的教育是两个分水岭,前一个是适合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为基础陶瓷工业服务的适合于大众化的日用陶瓷的器皿设计以及装饰 美化,这是指日用陶瓷。当时称之为艺术陶瓷,还称不上是陶艺,而美术陶瓷指的是带有装饰性欣赏性的礼品,像瓷板、装饰画;大堂会议室、公共空间用瓷、公共 场所所用的一些装饰画面(陶瓷材料)。就当时这些领域的陶瓷画面而言,在今天看来仍然感觉到很陈旧,原因主要在于当时的材料、设计的局限性,所有的因素都 制约着那个时期的科技、审美观和创造力。此外,我们谈欣赏瓷或称为陈设瓷,主要指的是供人们欣赏用的器皿和雕塑,基本上是采用复古的传统造型器皿,在上面 做一些新的图案纹样的尝试。近二十年的现状就比以前显得丰富了许多,这个丰富主要是建立在跟国际接轨的思维上。举个简单例子,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设有陶艺 工作室,其他一些艺术院校中也有专门的陶艺专业。景德镇陶瓷学院已经摆脱了几十年紧跟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学模式的现象,有了一些自己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 的探讨和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也开始摆脱早期的教育模式,发现多样化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制陶是一门技术和艺术之紧 密结合的产物,尤其是进入互联网信息大爆发时代的今天,没有经过大学的专业教育,从业者照样可以在制作陶瓷的历练中提高自己的艺术和审美能力。

  丁志德:据我了解,西方艺术发达的大国,艺术教育从小学时期就与我国教育存在很大差异,社会艺术品消费观念也与我们存在明显不同,这些都与教育有关。请您谈谈西方陶瓷艺术教学情况。

   夏德武:在国外,陶瓷作为一个特殊材料、作为产品,它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作为艺术,它是当代艺术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就产品而言,它所呈现的教育模式与 工业设计思维模式是相一致的,在这个大的设计系统中进行教学,其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传承传统的巧妙结合力都是我们今天所要借鉴的。比如,英国有皇家用瓷的 传统,而且历史悠久,但在英国的一些陶瓷专业学院和学科里,其教育一方面要发现传统中最好的工艺与文化,另一方面要站在国际最高的平台上去创造未来,这样 所呈现的陶瓷艺术教育面貌就会显得非常丰富,例如对新材料的运用、对高科技的掌握。那么,继而出现的视觉形态就会比传统的东西丰富得多。再举个例子,欧洲 的工业革命成功地实现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日俱增的烟囱,不断缩小着城市与农村的距离;前所未有的工业产品逐步代替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传统 手工艺制品;机械化使生产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更加快捷方便。这一切似乎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水平。德国在二战之后工业发 展迅速,其陶瓷设计在欧洲起着统帅的作用,饭店宾馆等用瓷是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个主要服务对象,这个期间就发生了一个新材料的变化,既不是陶又不是瓷,我们 称之为“炻器”。就其性能而言,特别适合机械洗涤的一个要求,而且它的造型特点也符合现代实用与审美的一种习惯——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无论是欧洲 还是日本的陶瓷艺术、工艺特点等,在历史上都曾向中国学习。然而,随着他们思想的开放、社会的文明、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达、文化的提升、教育的普 及,20世纪的陶瓷已经不专属于中国。

   就陶瓷艺术而言,它是现代艺术范畴中独立存在的一个艺术门类,就像版画、油画、雕塑一样,是任何国家都能领会并认可的一个艺术形式。那就是说,由艺术家 介入,从教学到成熟的艺术创作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教育发展模式,这个教育模式就与国外许多艺术门类一样需要创造性。当然,陶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不同之处,在 于陶瓷的复杂性、材料的多样性及可变性,这些都是陶瓷艺术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欧洲参观过很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教学,他们一方 面研究陶瓷材料的科学因素,另一方面注重艺术的表现性。比如陶瓷材料的肌理课程,这个是无论陶瓷还是其他专业都要上的一门课程,用泥片来做不同肌理的尝 试,这是陶瓷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一个学生一天可能会做出50种到100种不同的陶瓷肌理效果,如果再加上釉色与烧制,那么所积累下的对陶瓷表现 的基础不言而喻。而国内某些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教育对经典传统陶瓷艺术认知不清,对世界当代的陶瓷艺术了解甚浅,对陶瓷材料的把握和运用欠佳。陶艺若剥离 了纯艺术的范畴,视野远远是不够的,因而在艺术的创造性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着差距也是正常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合作机构: